三阴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6。伤寒三日二阳尽,热微烦躁入阴传,其人能食而不呕,脉小尿清为不传。

【注】伤寒三日,三阳受邪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身热虽微,而烦躁者,谓邪去阳入阴不解也。若其人反能食而不呕,脉静小,小便清,谓邪未入于阴为不传,欲自愈也。

太阴阴邪脉证17。太阴阴邪沉迟脉,吐食腹满有时疼,手足自温痢不渴,理中汤主悸加苓,腹满去术加附子,吐多去术加姜生,虽吐下多还用术,渴欲得水倍术宁,欲作奔豚术易桂,干姜寒倍参腹疼。

【注】太阴阴邪,谓邪从阴化之寒证也。脉沉迟,太阴阴邪脉也。吐食,腹满时痛,太阴里寒证也。手足自温,邪入阴也。自痢不渴,脏无热也,宜理中汤主之。若心下悸,加茯苓。腹满,去术加附子。吐多,去术加生姜。唯吐若下痢多,还用白术。若渴欲得饮水,仍倍加术。若脐下欲作奔豚,去术易桂。中寒倍加干姜腹痛倍加人参。详太阴篇。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三阴受病传经欲愈脉证《医宗金鉴》
  2. 三阴三阳幽明分至《类经》
  3. 三阴受病传经欲愈脉证《伤寒心法要诀》
  4. 三阴三阳名义一《读医随笔》
  5. 三阴无传经论《伤寒六书》
  6. 三阴三阳名义三《读医随笔》
  7. 三阴下症《医学读书记》
  8. 三阴三阳名义二《读医随笔》
  9. 三阴之开合枢《思考中医》
  10. 三阴三阳脉证《伤寒六书》
  11. 三阴治法《四圣悬枢》
  12. 三阴三阳歌《针灸聚英》
  13. 三阴治法《四圣悬枢》
  14. 三阴三阳传入歌《伤寒百证歌》
  15. 三阴总辨《伤寒指掌》
  16. 三阴三阳传病证《伤寒总病论》
  17. 三友丸《目经大成》
  18. 三阴三阳藏象脉法《古今名医汇粹》
  19. 三元《中医词典》
  20. 三阴三阳标本分治一首(同前)《医经国小》
  21. 三月《急救广生集》
  22. 三阴三阳《思考中医》
  23. 三月胎形《女科旨要》
  24. 三阴入脏《四圣悬枢》
  25. 三月胎形《竹林女科证治》
  26. 三阴热病《医述》
  27. 三月胎证《竹林女科证治》
  28. 三阴疟秘方《华佗神方》
  29. 三月养胎《竹林女科证治》
  30. 三阴疟《冷庐医话》
  31. 三增茴香丸《是斋百一选方》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