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大黄汤方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解】

柯琴曰:腹满为太阴、阳明俱有之证,然位同而职异。太阴主出,太阴病则腐秽气凝不利,故满而时痛;阳明主内,阳明病则腐秽燥结不行,故大实而痛,是知大实痛是阳明病,而非太阴病矣。仲景因表证未解,阳邪已陷入太阴,故倍芍药以益脾调中,而除腹满之时痛,此用阴和阳法也。若表邪未解,而阳邪陷入阳明,则加大黄以润胃通结,而除其大实之痛,此双解表里法也。凡妄下必伤胃之气液,胃气虚则阳邪袭阴,故转属太阴;胃液涸则两阳相搏,故转属阳明。属太阴则腹满时痛而不实,阴道虚也;属阳明则腹满大实而痛,阳道实也。满而时痛,是下利之兆;大实而痛,是燥屎之征,故倍加芍药,小变建中之剂,少加大黄,微示调胃之方也。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注】

太阴为病,必腹满而痛,治之之法,当以脉消息之。若其人脉弱,则其中不实,虽不转气下趋少腹,然必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胃气弱难堪峻攻,其便易动故也。由此推之,可知大便□者,不论在阴在阳,凡脉弱皆不可轻下也。

【集注】

程知曰:此言太阴脉弱,恐续自利,虽有腹痛,不宜用攻,与建中汤相发明也。

喻昌曰:此段叮咛与阳明篇中互相发明。阳明曰:不转矢气,曰:先□后溏,曰:未定成□,皆是恐伤太阴脾气。此太阴证而脉弱,恐续自利,虽有腹痛,减用大黄芍药,又是恐伤阳明胃气也。

汪琥曰:或问大黄能伤胃气,故宜减芍药能调脾阴,何以亦减之?答曰:脉弱则气馁不充,仲景以温甘之药能生气,芍药之味酸寒,虽不若大黄之峻,要非气弱者所宜多用,故亦减之。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注】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热者,为系在太阳,今手足温,故知系在太阴也。太阴属湿,湿与热瘀,当发身黄,小便自利者,则湿不蓄,热不瘀,故不能发黄也。若至七、八日,大便□,则为转属阳明,今既不□,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当自止,何也?以脉浮缓手足温,知太阴脾家素实,邪不自容,腐秽当去故也。

【集注】

程知曰:言自利之证,脉浮缓,手足温,则为脾实也。太阴脉本缓,故浮缓虽类太阳中风,而手足自温,则不似太阳之发热,更不似少阴、厥阴之厥逆,所以为系在太阴也。太阴湿热相蒸,势必发黄,然小便利,则湿下泄而不发黄矣。此虽暴烦频利,有似少阴之证,然其利当自止。所以然者,以脉浮缓,手足温,知其人脾气实,而非虚寒之比,其湿热所积之腐秽,自当逐之而下也。若不辨晰而以四逆法治之,则误矣。

程应旄曰:太阴得浮缓、手足温之脉证,则胃阳用事,自无藏寒之痛,阴郁或有之。

小便不利必发黄,虽发黄不为阴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阴欲郁而阳必驱,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所以然者,脉不沉且弱而浮缓,手足不凉而自温,阴得阳以周护则不寒,不寒则不虚,是为脾家实也。经曰:阳道实阴道虚,阴行阳道,岂肯容邪久住,此则腐秽当去故耳。

汪琥曰:下利烦燥者死,此为先利而后烦,是正气脱而邪气扰也。兹则先烦后利,是脾家之正气实,故不受邪而与之争,因暴发烦热也。

太阴中风,四肢烦痛,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注】

太阴中风者,谓此太阴病是从太阳中风传来者,故有四肢烦疼之证也。阴阳以浮沉言,夫以浮微沉涩之太阴脉,而兼见阳明之长脉,则为阴病阳脉,藏邪传府,故为欲愈也。

【集注】

程知曰:伤寒,阴邪也,故自利,宜用四逆。伤风,阳邪也,故烦痛见于四肢。凡太阴病脉浮者,多是太阴中风。

喻昌曰:微涩之中,更察其脉之长而不短,知元气未漓,其病当自愈也。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注】

邪之解也,必于所旺之时,亥、子、丑乃太阴所旺之时也。当此旺时,故邪不能胜而自解矣。

音切趋七句切揭音讦腐音府秽于废切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桂枝加大黄汤方《医宗金鉴》
  2. 桂枝加大黄汤方《伤寒杂病论》
  3. 桂枝加大黄汤方《删补名医方论》
  4. 桂枝加大黄汤《伤寒括要》
  5. 桂枝加大黄汤方《伤寒论》
  6. 桂枝加大黄汤《医方论》
  7. 桂枝加大黄汤证《经方实验录》
  8. 桂枝加大黄汤《时方妙用》
  9. 桂枝加大黄汤证《临证实验录》
  10. 桂枝加大黄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11. 桂枝加大黄汤证其二《临证实验录》
  12. 桂枝加大黄汤《伤寒寻源》
  13. 桂枝加大黄汤证其一《临证实验录》
  14. 桂枝加大黄汤《医方考》
  15. 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方《伤寒杂病论》
  16. 桂枝加大黄汤《医方考》
  17. 桂枝加附子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8. 桂枝加大黄汤《医宗金鉴》
  19. 桂枝加附子汤《备急千金要方》
  20. 桂枝加大黄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1. 桂枝加附子汤《医宗金鉴》
  22. 桂枝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23. 桂枝加附子汤《删补名医方论》
  24. 桂枝黄芩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5. 桂枝加附子汤《医方考》
  26. 桂枝黄鳖甲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27. 桂枝加附子汤《伤寒寻源》
  28. 桂枝厚朴杏子证十四 太阳八十四《伤寒悬解》
  29. 桂枝加附子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30. 桂枝厚朴杏子证十三 太阳八十三《伤寒悬解》
  31. 桂枝加附子汤《伤寒括要》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