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黄
阳黄无汗宜疏散,茵陈麻黄能发汗,腹满便秘茵陈攻,表裹无证茵苓善。
[注]
阳黄一证,原因湿热而成,治者当详审之,如表实无汗,宜外发其汗,茵陈麻黄汤主之,使黄从表解也,里实二便秘涩腹满者,宜茵陈蒿汤下之,使黄从里解也,若表有汗,里不便秘腹满,是表里无证,不可汗下,惟利小便,宜用茵陈五苓散,使黄从水道利之则愈。
(方歌)
儿发阳黄身无汗,茵陈麻黄汤极便,麻黄茵陈各等分,量儿煎服有奇验。
(方歌)
里实须用茵陈汤,栀子茵陈生大黄,灯心为引水煎服,便利黄消体泰康。
(茵陈五苓散)
(方歌)

- 阳黄《医宗金鉴》
- 阳黄《中医词典》
- 阳黄《医述》
- 阳黄《中医名词词典》
- 阳黄《医学摘粹》
- 阳化气,阴成形《中医名词词典》
- 阳黄《儿科萃精》
- 阳化气《中医词典》
- 阳黄《校注医醇剩义》
- 阳湖张琦序《四圣心源》
- 阳黄《幼科心法要诀》
- 阳和丸(一)《外科传薪集》
- 阳黄诸方《证治准绳·幼科》
- 阳和丸(二)《外科传薪集》
- 阳回圊脓证四 厥阴四十一《伤寒悬解》
- 阳和丸《重楼玉钥》
- 阳回圊脓证五 厥阴四十二《伤寒悬解》
- 阳和丸《外科全生集》
- 阳回热利证九 厥阴四十六《伤寒悬解》
- 阳和汤《重楼玉钥》
- 阳回生烦证十一 厥阴四十八《伤寒悬解》
- 阳和汤《外科全生集》
- 阳回饮水证八 厥阴四十五《伤寒悬解》
- 阳和解凝膏《外科传薪集》
- 阳回有热证七 厥阴四十四《伤寒悬解》
- 阳和解凝膏《外科全生集》
- 阳回谵语证十 厥阴四十七《伤寒悬解》
- 阳汗《中医词典》
- 阳回证二 厥阴三十九《伤寒悬解》
- 阳光三现《中医词典》
- 阳回证二 少阴三十七《伤寒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