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桂枝汤方内,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余根据桂枝汤方。

【按】

戴原礼曰:太阳病有喘咳,无汗喘者,宜麻杏石甘汤;有汗喘者,宜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无汗咳者,宜小青龙汤。少阳病无喘有咳,咳者,宜小柴胡汤五味干姜。阳明病无咳有喘,内实喘者,宜大承气汤;下利者,宜葛根黄芩黄连汤。三阴惟少阴有喘咳,喘者宜四逆汤加五味干姜;咳者阴邪下利,宜真武汤加五味干姜。阳邪下利,宜猪苓汤,然喘皆危候也。

太阳病,下之,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注】

太阳病,表未解而下之。里实者,邪陷则为结胸大陷胸汤证也;里虚者,邪陷则为下利,桂枝人参汤证也。胸实者,邪陷则为胸中痞□,气上冲咽喉,不得息,瓜蒂散

证也。今胸虚邪陷于胸,故但为气上冲,是表尚未罢,然无壅满不得息痞□之证,故不可吐下,仍当解表,可与桂枝汤,如法汗之。使陷胸之邪,不受外束,胸中之气,得以四达,自不致内壅而上冲矣。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也。

【集注】

方有执曰:气上冲者,阳主气而上升,风属阳邪,下后入里乘虚而上冲也。若不上冲,则非阳邪可知,故不可与。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注】

病如桂枝证,乃头项强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也。今头不痛,项不强,是桂枝证不悉具也。寸脉微浮,是邪去表未远,已离其表也。胸中痞□,气上冲喉不得息,是邪入里未深而在胸中,必胸中素有寒饮之所致也。寒饮在胸,不在肌腠,解肌之法,无可用也。痞□在胸,而不在心下,攻里之法,亦无所施,惟有高者越之一法,使胸中寒饮,一涌而出,故宜吐之以瓜蒂散也。

【集注】

程应旄曰:痞□一证,因吐下者为虚,不因吐下者为实。实邪痰饮填塞心胸,中、下二焦为之阻绝,自不得不从上焦为出路。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是也。

汪琥曰:伤寒一病,吐法不可不讲,所以仲景以此条特出之太阳上篇者,以吐不宜迟,与太阳汗证之法相等,当于二三日间,审其证而用此法也。

沈明宗曰:素有痰饮内积,稍涉风寒,引动其痰,即外如桂枝汤证,但无头痛项强,知非风邪中表矣。

张锡驹曰: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邪挟寒饮从太阳之气而上越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医宗金鉴》
  2. 桂枝加桂证十一 太阳一百二《伤寒悬解》
  3.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4. 桂枝加桂证十 太阳一百一《伤寒悬解》
  5.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伤寒杂病论》
  6. 桂枝加桂证《医学摘粹》
  7.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伤寒论》
  8. 桂枝加桂汤证《临证实验录》
  9.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临证实验录》
  10. 桂枝加桂汤四十五 方见《伤寒·太阳》《金匮悬解》
  11. 桂枝加黄芪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2. 桂枝加桂汤方《伤寒论》
  13. 桂枝加黄芪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4. 桂枝加桂汤方《医宗金鉴》
  15. 桂枝加黄芪汤《金匮悬解》
  16. 桂枝加桂汤方《医宗金鉴》
  17. 桂枝加黄芪汤方《伤寒杂病论》
  18. 桂枝加桂汤方《伤寒杂病论》
  19. 桂枝加黄芪汤方《伤寒杂病论》
  20. 桂枝加桂汤《伤寒括要》
  21. 桂枝加黄耆汤方《医宗金鉴》
  22. 桂枝加桂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23. 桂枝加黄耆汤方《医宗金鉴》
  24. 桂枝加桂汤《伤寒寻源》
  25. 桂枝加黄汤《医方考》
  26. 桂枝加桂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7. 桂枝加黄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28. 桂枝加桂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9. 桂枝加黄五两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0. 桂枝加葛根汤证其一《临证实验录》
  3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