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代赭石汤方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切)五两代赭石一两半夏(洗)半升甘草(炙)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

罗天益曰:汗、吐、下解后,邪虽去而胃气已亏矣。胃气既亏,三焦因之失职,清无所归而不升,浊无所纳而不降,是以邪气留滞,伏饮为逆,故心下痞□,噫气不除也。方中以人参甘草养正补虚,生姜大枣和脾养胃,所以安定中州者至矣。更以代赭石之重,使之敛浮镇逆;旋覆花之辛,用以宣气涤饮;佐人参以归气于下,佐半夏以蠲饮于上,浊降则痞□可消,清升则噫气可除矣。观仲景治少阴水气上凌,用真武汤镇之;治下焦滑脱不守,用赤石脂禹余粮汤固之,此胃虚气失升降,复用此法理之,则胸中转否为泰,其为归元固下之法,各极其妙如此。

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出者,以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注】

伤寒大吐、大下之后,津液极虚。其人面赤,表气怫郁,渴欲引饮,复与汤水,以助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大吐、下已虚其中,又发其汗,阳从外亡,故曰胃中虚冷故也。宜以吴茱萸汤,温中降逆可也。

【按】

胃主纳,下通地道。若胃病失职,则不下输大小肠,不纳而反出也。物出无声,谓之吐;声物并出,谓之呕;声出无物,谓之干呕;干呕者,即哕也,以其有哕哕之声,故名曰哕也。论中以呕为轻,以哕为重。盖以胃中有物,物与气并逆,所伤者轻;胃中空虚,惟气上逆,所伤者重故也。哕,与三阴证同见者,为虚为寒;与三阳证同见者,为实为热。虚寒者,四逆、理中、吴茱萸等汤;实热者,调胃、大小承气等汤,择而用之,勿谓哕者胃败不可下也。论中云: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是也。又世有谓哕为呃逆、吃逆、噫气者,皆非也。盖哕之声气,自胃出于口,而有哕哕之声,壮而迫急也;呃逆之声,气自脐下冲上,出口而作格儿之声,散而不续也。夫所谓呃逆者,即论中平脉篇所谓□□者,气噎结有声也。观呃逆之人,与冷水实时作格,哕则不然,自可知也。吃逆、噫气者,即今之所谓嗳气也,因饱食太急,比时作嗳,而不食臭,故名曰吃逆也。因过食伤食,过时作嗳有食臭气,故名曰噫气也。哕□嗳噫,俱有声无物,虽均属气之上逆,然不无虚实寒热,轻重新久之别也。甚至以欬逆为呃逆者,殊不知欬逆即今之喘嗽也,兹乃与呃逆混而为一,皆不考之过,而得失利害系焉!不可以不辨:干呕即哕,欬逆即喘嗽。详在『金匮要略』中。

【集注】

程应旄曰:哕之一证,有虚有实。虚自胃冷得之,缘大吐大下后,阴虚而阳无所附,因见面赤,以不能得汗,而外气怫郁也。医以面赤为热气怫郁,复与水而发汗令大出,殊不知阳从外泄而胃虚,水从内搏而邪格,胃气虚弱矣。安得不哕!

汪琥曰:伤寒既大吐、大下之后,已极虚矣!复极发其汗者何也?以其人外气怫郁,面上之气,恰如外来之邪怫郁于表也。此系阳明胃府虚极,浮热之气上升于面,医人认以为邪热胃燥过极,不得汗,复与之水以助其汗,因而得哕。

音切沫音末内音纳合音鸽见音现饴音怡烊音羊欬溪介切眩匣绢切振平声窒陟力切暝音冥□汝六切蛭音质□音肓谛音帝当去声瘀影据切噫乙介切濡音软哕于月切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旋覆代赭石汤方《医宗金鉴》
  2. 旋覆代赭石汤《医宗金鉴》
  3. 旋覆代赭汤方《伤寒杂病论》
  4. 旋复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 旋覆代赭证九 太阳百三十一《伤寒悬解》
  6. 旋复花丸《备急千金要方》
  7. 旋覆花《药笼小品》
  8. 旋复花汤方《妇人大全良方》
  9. 旋覆花《长沙药解》
  10. 旋复花汤《普济本事方》
  11. 旋覆花《中药炮制》
  12. 旋复花汤《仁术便览》
  13. 旋覆花《本草衍义》
  14. 旋复花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5. 旋覆花《本草蒙筌》
  16. 旋复花汤《妇人大全良方》
  17. 旋覆花《本草易读》
  18. 旋复花汤《妇人大全良方》
  19. 旋覆花《得配本草》
  20. 旋复花汤《妇人大全良方》
  21. 旋覆花《本草便读》
  22. 旋复花汤《冯氏锦囊秘录》
  23. 旋覆花《本草经解》
  24. 旋复花汤《冯氏锦囊秘录》
  25. 旋覆花(旋覆梗)《中药学》
  26. 旋复花汤《备急千金要方》
  27. 旋覆花(旋覆梗)《中药学》
  28. 旋复花汤《备急千金要方》
  29. 旋覆花、水朝阳草《滇南本草》
  30. 旋复花散《博济方》
  31. 旋覆花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