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治法
痘家日传一经,六日而至厥阴,阳平而不入于腑,阴平而不入于脏,经尽卫发,此勿药而有喜者。补泻之法,俱不可用,但须发表而已。阳盛则离经而入腑,阴盛则离经而入脏,入腑者有吉而无凶,入脏者少生而多死。此与伤寒、寒疫之证一也,而痘家之三阴,更为危险。以其表寒闭束,甚于大人,卫气难发而易陷,死者十九也。
凡病腑热则宜寒泻,脏寒则宜温补,此定法也,而痘家一证,则但有温补之法,而无寒泻之条。盖伤寒攻下,皆在表解之后,痘家未有表解之时,是无可攻下之日也。若阴盛入脏,而温补及时,十犹救五,若温补后期,则九死一生,若稍用寒凉,则百不一生矣。
临痘证者,贵于在经而先觉,不贵于入脏而后喻。救之于履霜之前,则为良工,挽之于坚冰之后,是为下士也。

- 三阴治法《四圣悬枢》
- 三阴之开合枢《思考中医》
- 三阴治法《四圣悬枢》
- 三阴下症《医学读书记》
- 三阴总辨《伤寒指掌》
- 三阴无传经论《伤寒六书》
- 三友丸《目经大成》
- 三阴受病传经欲愈脉证《伤寒心法要诀》
- 三元《中医词典》
- 三阴受病传经欲愈脉证《医宗金鉴》
- 三月《急救广生集》
- 三阴三阳幽明分至《类经》
- 三月胎形《女科旨要》
- 三阴三阳名义一《读医随笔》
- 三月胎形《竹林女科证治》
- 三阴三阳名义三《读医随笔》
- 三月胎证《竹林女科证治》
- 三阴三阳名义二《读医随笔》
- 三月养胎《竹林女科证治》
- 三阴三阳脉证《伤寒六书》
- 三增茴香丸《是斋百一选方》
- 三阴三阳歌《针灸聚英》
- 三折肱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辨《友渔斋医话》
- 三阴三阳传入歌《伤寒百证歌》
- 三着《中医词典》
- 三阴三阳传病证《伤寒总病论》
- 三诊六变与尺相应《类经》
- 三阴三阳藏象脉法《古今名医汇粹》
- 三证合参《医医小草》
- 三阴三阳标本分治一首(同前)《医经国小》
- 三症辨治《济生集》
《四圣悬枢》
- 自叙
- 卷一·温病解第一
- 卷二·疫病解第二
- 疫病原始
- 寒温病异
- 表里殊法
- 温疫由来
- 寒温殊病
- 表解热除
- 阴衰营陷
- 太阳经证
- 阳明经证
- 阳明腑证
- 少阳经证
- 三阳传胃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六经治法
- 停水不消
- 寒疫由来
- 表里同异
- 表解寒散
- 阳衰卫陷
- 传经大凡
- 阳旺传腑
- 阴盛传脏
- 太阳经证
- 阳明经证
- 阳明腑证
- 少阳经证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三阴治法
- 卷三·痘病解第三
- 痘病根原
- 痘病消长
- 热吉寒凶
- 抑阴扶阳
- 太阳经证
- 阴阳盛衰
- 停水不消
- 烦渴发热
- 血升鼻衄
- 阳明经证
- 发热出痘粒满痂生
- 红白消长
- 发紫变黑顶平根散
- 郁重粒多蒙头锁项抱鼻环唇肿消眼闭
- 阳明府证
- 少阳经证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三阴治法
- 庸工谬妄
- 卷四·疹病解第四
- 卷五·伊公四问第五
- 附录:药方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