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篇正误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以饮水多」,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按】

厥而心下悸者之下,当有「以饮水多」四字,若无此四字,乃阴盛之厥悸,非停水之厥悸矣,何以即知是水,而曰宜先治水耶?当补之。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非」〔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按】

此为藏寒之「此」字,当是「非」字,若是「此」字,即是藏厥,与辨蛔厥之义不属,当改之。

伤寒五、六日,不「大便」〔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为亡血,下之死。

【按】

「结胸」二字,当是「大便」二字。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皆无可下之理。今曰:不可下,何所谓也?当改之。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若」〔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有余,必发脓也。

【按】

不发热者之「不」字,当是「若」字,若是「不」字,即是除中,何以下接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之文耶?当改之。

伤寒脉迟,六、七日,「厥而下利」,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

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按】

伤寒脉迟六、七日之下,当有「厥而下利」四字,若无此四字,则非除中证也。况有此四字,始与下文反与黄芩汤之义相属,当补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厥阴篇正误《医宗金鉴》
  2. 厥阴篇《伤寒医诀串解》
  3. 厥阴清法五条《伤寒贯珠集》
  4. 厥阴咳《中医词典》
  5. 厥阴热证《中医词典》
  6. 厥阴厥《中医词典》
  7. 厥阴伤寒《轩岐救正论》
  8. 厥阴痉《中医词典》
  9. 厥阴上篇《伤寒恒论》
  10. 厥阴经直中寒症《伤寒捷诀》
  11. 厥阴上篇 计三方《伤寒恒论》
  12. 厥阴经证治六十三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13. 厥阴舌《中医词典》
  14. 厥阴经证用药诀《医学传心录》
  15. 厥阴舌《敖氏伤寒金镜录》
  16. 厥阴经证解《医理真传》
  17. 厥阴生死微甚之辨十五条《伤寒贯珠集》
  18. 厥阴经证《医学心悟》
  19. 厥阴岁气病疏《内经博议》
  20. 厥阴经用药图《医法圆通》
  21. 厥阴提纲《医述》
  22. 厥阴经义《思考中医》
  23. 厥阴头痛《中医词典》
  24. 厥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5. 厥阴为阖《中医词典》
  26. 厥阴经提纲一 厥阴一《伤寒悬解》
  27. 厥阴温法十条《伤寒贯珠集》
  28. 厥阴经提纲《医学摘粹》
  29. 厥阴问答二《伤寒寻源》
  30. 厥阴经脚气《中医词典》
  31. 厥阴问答一《伤寒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