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三阳名义一

《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论六经、五脏不能强合)三阴三阳者,天之六气也,而人身之血气应焉。然血气之行于身也,周流而无定;而三阴三阳之在身也,有一定之部分,则何也?人身三阴三阳之名,因部位之分列而定名,非由气血之殊性以取义也。《素问》之叙阴阳离合也,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由此观之,三阴三阳以人身之部位而定名也,不昭昭乎?部位既定,由是经络血气之行于太阳之部者,命曰太阳经;行于少阳、阳明之部者,命曰少阳、阳明经;行于三阴之部者,命曰太阴、少阴、厥阴经。故膀胱为寒水之经,水,阴也,而曰太阳,以其行于太阳之部也;而小肠之为太阳无论矣。心为君火之经,火,阳也,而曰少阴 ,以其行于少阴之部也;而肾之为少阴可知矣。若血气之行于经脉者,则三阳之血气,亦营运于三阴;三阴之血气,亦运行于三阳,岂有阴阳截然画界者哉?是故经络之三阴三阳,以定人身前后、左右、表里部分之名者也,而血气之阴阳,仍各从其脏腑之本气求之。不得因其经之行于三阴,遂谓其脏之本气皆阴也;因其经之行于三阳,遂谓其腑之本气皆阳也。明乎此,则金匮真言论所谓心为太阳,肺为少阴,肾为太阴,肝为少阳,脾胃为至阴之旨,可以豁然矣。经络之三阴三阳,以其所行之部分表里言之也;脏腑之阴阳,以其脏腑之本气刚柔清浊言之也。明乎此,则肾为少阴,不必强合于君火;小肠为太阳,不必强合于寒水。(余脏仿此。)与夫阳浊阴清,阴浊阳清,诸文之互异,亦无不可以豁然矣。故阴阳离合论曰∶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正疑十二经之三阴三阳,不应脏腑之阴阳也。能知心、肝为阳,肺、肾为阴之为本义,即知十二经之三阴三阳之为借名矣。顾世人习于十二经之三阴三阳,转疑心、肝为阳,肺、肾、脾、胃六腑为阴,少见而可怪也。岂非徇末而忘本也乎?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读医随笔》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读医随笔》书籍目录
  1. 三阴三阳名义一《读医随笔》
  2. 三阴三阳名义三《读医随笔》
  3. 三阴三阳幽明分至《类经》
  4. 三阴三阳名义二《读医随笔》
  5. 三阴受病传经欲愈脉证《医宗金鉴》
  6. 三阴三阳脉证《伤寒六书》
  7. 三阴受病传经欲愈脉证《伤寒心法要诀》
  8. 三阴三阳歌《针灸聚英》
  9. 三阴无传经论《伤寒六书》
  10. 三阴三阳传入歌《伤寒百证歌》
  11. 三阴下症《医学读书记》
  12. 三阴三阳传病证《伤寒总病论》
  13. 三阴之开合枢《思考中医》
  14. 三阴三阳藏象脉法《古今名医汇粹》
  15. 三阴治法《四圣悬枢》
  16. 三阴三阳标本分治一首(同前)《医经国小》
  17. 三阴治法《四圣悬枢》
  18. 三阴三阳《思考中医》
  19. 三阴总辨《伤寒指掌》
  20. 三阴入脏《四圣悬枢》
  21. 三友丸《目经大成》
  22. 三阴热病《医述》
  23. 三元《中医词典》
  24. 三阴疟秘方《华佗神方》
  25. 三月《急救广生集》
  26. 三阴疟《冷庐医话》
  27. 三月胎形《女科旨要》
  28. 三阴疟《灵素节注类编》
  29. 三月胎形《竹林女科证治》
  30. 三阴疟《中医词典》
  31. 三月胎证《竹林女科证治》

《读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