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五藏风寒积聚第十一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中风者,口燥而喘,「头」〔身〕运而「身」重,冒「风」而肿胀。

【按】

身运而重当是「头运而身重」,冒而肿胀当是「冒风而肿胀」,乃与文义始为相属,当改之补之。

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

【按】

「两臂不举,舌本燥」二句,「而汗出」三字,文义不属,必是错简,不可为后世法,不释。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按】

旋覆花汤主之」六字,与肝着之病不合,当是衍文。

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沉」〔弦〕,此为心藏伤所致也。

【按】

其脉弦之「弦」字,当是「沉」字,沉为肾脉,文义相属,当改之。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狂」〔癫〕,阳气衰者为「癫」〔狂〕。

【按】

阴气衰者为癫之「癫」字,当是「狂」字;阳气衰者为狂之「狂」字,当是「癫」字。『内经』曰:重阴者癫,重阳者狂,当改之。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按】

此条注详见『伤寒论·阳明篇』内,故不复释。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漀」〔□〕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藏病也,终不移;聚者,府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漀」〔□〕气者,□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漀」〔□〕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傍;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按】

□作漀解,见首篇。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五藏风寒积聚《医宗金鉴》
  2. 五藏传送之理《医宗金鉴》
  3. 五藏风寒积聚《医宗金鉴》
  4. 五藏别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5.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方论》
  6. 五菜药解《服食导饵》
  7.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医宗金鉴》
  8. 五菜《中医词典》
  9. 五藏九窍《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10. 五彩野兔丝《保健药膳》
  11. 五藏生成篇《黄帝内经·素问》
  12. 五裁《中医词典》
  13. 五柴胡饮《退思集类方歌注》
  14. 五部《中医词典》
  15. 五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16. 五步推运《中医词典》
  17. 五常《中医名词词典》
  18. 五不足《中医词典》
  19. 五常《中医词典》
  20. 五不治(轻亦可治)《疯门全书》
  21. 五常政大论《素问悬解》
  22. 五不女《中医词典》
  23. 五常政大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24. 五不女《中医名词词典》
  25. 五常政大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26. 五不男《中医词典》
  27. 五常政大论篇《疡医大全》
  28. 五不男《中医名词词典》
  29. 五朝《医述》
  30. 五不及《儒门事亲》
  31. 五迟《中医名词词典》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