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方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盒饭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出也。
□
【注】
伤寒身黄发热者:设有无汗之表,宜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汗之可也。若有成实之里,宜用茵陈蒿汤下之亦可也。今外无可汗之表证,内无可下之里证,故惟宜以栀子柏皮汤
清之也。
【集注】
林澜曰:伤寒身黄,胃有瘀热,须当下之,此以发热而热未实,故宜栀子柏皮汤解之。
汪琥曰:身黄兼发热者,乃黄证中之发热,而非麻黄、桂枝证之发热也。热既郁而发黄,虽表而非纯乎表证,但当清其郁,以退其黄,则发热自愈。
魏荔彤曰:此三条虽皆外寒挟湿之邪,瘀而成热之证。然在表、在里,湿胜、热胜,尤当加意也,岂可概以为里证而混下耶!

- 茵陈蒿汤方《医宗金鉴》
- 茵陈蒿汤方《医宗金鉴》
- 茵陈蒿汤方《伤寒明理论》
- 茵陈蒿汤方《伤寒杂病论》
- 茵陈蒿汤方《伤寒论》
- 茵陈蒿汤《伤寒括要》
- 茵陈蒿汤六十四 方见《伤寒·太阴》《金匮悬解》
- 茵陈蒿汤《汤头歌诀》
- 茵陈蒿汤证《临证实验录》
- 茵陈蒿汤《医方论》
- 茵陈蒿证《医学摘粹》
- 茵陈蒿汤《伤寒寻源》
- 茵陈蒿证《医学摘粹》
- 茵陈蒿汤《医学心悟》
- 茵陈蒿证二十八 阳明七十九《伤寒悬解》
- 茵陈蒿汤《医方考》
- 茵陈蒿证十一 太阴十二《伤寒悬解》
- 茵陈蒿汤《删补名医方论》
- 茵陈解《医学衷中参西录》
- 茵陈蒿汤《医宗金鉴》
- 茵陈酒《保健药膳》
- 茵陈蒿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茵陈理中汤《伤寒括要》
- 茵陈蒿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
- 茵陈蒿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茵陈四苓散的应用《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茵陈蒿(铃茵陈)《中药学》
- 茵陈四苓散的应用《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茵陈蒿《本草图经》
- 茵陈四逆汤《医方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