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承气汤
治表解有汗,里热不除,胃因不和,而不作解者。
大黄(酒洗)四两 甘草(炙)二两 芒硝半斤,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二味,取一升,去滓;纳芒硝,微煮令沸,稍稍温服之。
【注】三承气汤之立名,而曰大者,制大其服,欲急下其邪也;小者,制小其服,欲缓下其邪也。曰调胃者,则有调和承顺胃气之义,非若大,小专攻下也。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火淫于内,治以苦寒。君大黄之苦寒,臣芒硝之咸寒,二味并举,攻热泻火之力备矣。
更佐甘草之缓,调停于大黄,芒硝之间,又稍稍温服之,使其力不峻,则不能速下而和也。

- 调胃承气汤《医宗金鉴》
- 调胃承气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调胃承气汤《冯氏锦囊秘录》
- 调胃承气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调胃承气汤《儒门事亲》
- 调胃承气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调胃承气汤《目经大成》
- 调胃承气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调胃承气汤《医方考》
- 调胃承气《汤头歌诀》
- 调胃承气汤《医方考》
- 调卫汤《脾胃论》
- 调胃承气汤《医学心悟》
- 调卫汤《仁术便览》
- 调胃承气汤《仁术便览》
- 调卫汤《医方考》
- 调胃承气汤《仁术便览》
- 调食《黄帝内经太素》
- 调胃承气汤《仁术便览》
- 调神养生法《中医养生学》
- 调胃承气汤《伤寒寻源》
- 调身《中医词典》
- 调胃承气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调摄之要元精主之《古今医统大全》
- 调胃承气汤《时方妙用》
- 调摄宜禁《医学纲目》
- 调胃承气汤《医方论》
- 调摄养生《丹台玉案》
- 调胃承气汤《伤寒括要》
- 调摄情绪法《中医养生学》
- 调胃承气汤(《温疫论》)《增订叶评伤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