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太阳统摄之荣卫,乃风寒始入之两途,风则伤卫,寒则伤荣。卫气剽疾,统气而行脉外,其用疏泄而属阳,邪之犯也易,故其犯之也,则有汗,为虚邪。荣气专精,统血而行脉中,其体固密而属阴,邪之犯也难,故其犯之也,则无汗,为实邪。夫冬固寒令也,然春月余寒,秋末早寒,皆能致病,但有无汗,实邪证候显然,即可谓之伤寒,不必尽属隆冬也。然太阳经也,膀胱府也,由经视府,则经为表,而府为里矣。上篇用桂枝汤解肌,所以治风伤卫之表也,而未及卫分之里,故又立五苓散一方,佐桂枝以和卫分之里焉。此篇用麻黄汤发汗,所以治寒伤荣之表也,而未及荣分之里,故又立桃核抵当方,佐麻黄以攻荣分之里焉。至于汗下失宜,过之则伤正而虚其阳,不及则热炽而伤其阴。虚其阳、则从少阴阴化之证多,以太阳少阴为表里也。伤其阴,则从阳明阳化之证多,以太阳、阳明递相传也,此篇中所以又有四逆、承气之治也。

凡风伤卫之虚邪已列上篇,兹以寒伤荣之实邪疏为中篇,使读者先会大意于胸中,斯临证处分,自不致误矣。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注】

太阳病,即上篇首条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之谓也。荣,表阴也。寒,阴邪也。寒邪伤人则荣受之,从其类也。已发热者,寒邪束于皮毛,元府闭密,阳气郁而为热也。

未发热者,寒邪初入,尚未郁而为热,顷之即发热也。恶寒者,为寒所伤,故恶之也。必恶寒者,谓不论已热未热,而必恶寒也。寒入其经,故体痛也。胃中之气被寒外束不能发越,故呕逆也。寒性劲急,故脉阴阳俱紧也。此承上篇首条言太阳病,又兼此脉此证者,名曰伤寒。以为伤寒病之提纲。后凡称伤寒者,皆指此脉证而言也。

【集注】

方有执曰:或者,未定之辞;必者,定然之谓。曰或曰必者,言发热早晚不一,而恶寒则定然即见也。

喻昌曰:仲景虑恶寒、体痛、呕逆、又未发热,恐误认为阴经之证,故早于篇首揭明此语以辨之。

程应旄曰:伤寒阴阳俱紧之脉,大不同于中风阳浮而阴弱之缓脉矣。证与脉兼得其实,然后乃得正其名曰,此太阳伤寒之病,而非中风所能混也。

魏荔彤曰:伤寒中风同一浮脉,而彼为浮缓,此为浮紧;阳邪舒散故缓,阴邪劲急故紧。同为在表之浮,而一缓一紧,风寒回异矣。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而详言其证、以出其治也。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至足小指出其端。寒邪客于其经,则荣血凝涩,所伤之处,无不痛也。荣病者恶寒,卫病者恶风,今荣病而言恶风者,盖以风动则寒生,恶则皆恶,未有恶寒而不恶风,恶风而不恶寒者。所以仲景于中风、伤寒证中,每互言之,以是知中风、伤寒,不在恶寒、恶风上辨,而在微甚中别之也。无汗者,伤寒实邪,腠理闭密,虽发热而汗不出,不似中风虚邪,发热而汗自出也。阳气被寒邪所遏,故逆而为喘。主之以麻黄汤者,解表发汗,逐邪安正也。

【集注】

成无己曰:寒则伤荣,头痛身疼腰痛,以致牵连骨节疼痛者,太阳经荣血不利也。

程应旄曰:头痛发热,太阳病皆然,而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是寒伤荣室,若风伤卫,则无是也。恶风,太阳病皆然,而无汗而喘,是阳被壅遏,若风伤卫,则无是也。

得其所同,因以别其所异也。

沈明宗曰:太阳之邪从皮毛而入,郁逆肺气,以故作喘。且寒主收敛,伤荣则腠理闭密,故用麻黄汤发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医宗金鉴》
  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伤寒论》
  3.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4.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伤寒杂病论》
  5.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6.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医宗金鉴》
  7.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全篇《医宗金鉴》
  8.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论》
  9. 辨痰《中医词典》
  10.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杂病论》
  11. 辨天泡疮翻花疮论《疡科心得集》
  1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医宗金鉴》
  13. 辨瞳人散大肝血少胆汁游走论《眼科阐微》
  14.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伤寒杂病论》
  15. 辨头痛《内外伤辨》
  16.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伤寒论》
  17. 辨吐《幼科铁镜》
  18. 辨胎孕男女法《中医词典》
  19. 辨吐泻《幼科铁镜》
  20. 辨胎热《幼科铁镜》
  21. 辨退红丝云翳有先后次第论《眼科阐微》
  22. 辨胎脉《医效秘传》
  23. 辨臀痈骑马痈论《疡科心得集》
  24. 辨胎脉《察病指南》
  25. 辨脱肛痔漏论《疡科心得集》
  26. 辨胎惊胎风《幼科铁镜》
  27. 辨外感八风之邪《内外伤辨》
  28. 辨胎火胎毒及猴狲疳论《疡科心得集》
  29. 辨外踝疽内踝疽论《疡科心得集》
  30. 辨胎黄《幼科铁镜》
  31. 辨外伤不恶食《内外伤辨》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