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毒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方歌】便毒生于腿缝间,忍精瘀血怒伤肝,坚硬木痛寒热作,初汗次下灸之痊。

【注】此证又名血疝,又名便,无论男女,皆可以生。发于少腹之下,腿根之上折纹缝中,经属肝、肾。由强力房劳,忍精不泄,或欲念不遂,以致精搏血留,聚于中途,壅遏而成;或为暴怒伤肝,气滞血凝而发。初如杏核,渐如鹅卵,坚硬木痛,微热不红,令人寒热往来,宜荆防败毒散汗之;若烦躁作渴气郁者,宜山甲内消散以消解之;若过于坚硬大痛者,宜红花散瘀汤舒通之。前药用之不应者,宜九龙丹攻之;若无痛无热,则不可攻下,宜阳燧锭日灸五、七壮,以或软、或消、或溃为止。脓势将成,不可强消,宜黄耆内托散托之;甚虚者,托里透脓汤。既溃宜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

,因证用之。外用五色灵药撒之,化腐煨脓;兼琥珀膏

万应膏贴之,生肌敛口。斯证溃后,即名鱼口。因生于折纹缝中,其疮口溃大,身立则口必合,身屈则口必张,形如鱼口开合之状,故有鱼口之名。但此毒系忍精不泄,及怒气伤肝而成。至于生杨梅而兼有便毒者,另详注于杨梅门。

方剂:红花散瘀汤

组成:红花当归皂刺(各一钱)生军(三钱)

连翘(去心)苏木穿山甲(炙研)石决明僵蚕(炒)乳香贝母(去心,研,各一钱)黑牵牛(二钱)

酒、水各一钟,煎八分,空心服;行五、六次,方

食稀粥补之。

【方歌】红花散瘀消坚硬,便毒初起肿痛添,归刺军翘苏木甲,石决僵蚕乳贝牵。

又方:黄耆内托散

组成:黄耆(二钱)白术(土炒,一钱)

当归川芎(各二钱)

金银花皂刺天花粉(各一钱)泽泻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黄耆内托医便毒,肿盛不消托溃良,白术归芎银皂刺,天花泻草刀同劻。

又方: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

山甲内消散(见腹部中脘疽)

九龙丹(见前悬痈)

阳燧锭(见卷首烙法)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

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五色灵药、万应膏

(俱见肿疡门)

琥珀膏(见头部发际疮)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便毒《医宗金鉴》
  2. 便毒《医学纲目》
  3. 便毒《证治准绳·幼科》
  4. 便毒《中医词典》
  5. 便毒《证治准绳·疡医》
  6. 便毒《景岳全书》
  7. 便毒《寿世保元》
  8. 便虫门(二则)《辨证录》
  9. 便毒《万病回春》
  10. 便虫《傅青主男科》
  11. 便毒《外科心法要诀》
  12. 便肠垢《中医词典》
  13. 便毒《丹台玉案》
  14. 便产《广嗣要语》
  15. 便毒《外科理例》
  16. 便闭统论《金匮翼》
  17. 便毒《奇效简便良方》
  18. 便闭《叶天士医案精华》
  19. 便毒《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20. 便闭《扁鹊心书》
  21. 便毒《外科十三方考》
  22. 便闭《血证论》
  23. 便毒(外科理例 上)《古今医统大全》
  24. 便闭《医学心悟》
  25. 便毒(外科理例 下)《古今医统大全》
  26. 便闭《张聿青医案》
  27. 便毒论《外科集验方》
  28. 便闭《临证指南医案》
  29. 便毒穴《中医词典》
  30. 便闭《医学集成》
  31. 便红飧泄《灵素节注类编》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