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方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麻黄(去节)三两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甘草(炙)三两细辛三两桂枝三两半夏(汤洗)半升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集解】

尤怡曰:大青龙合桂麻而去芍药加石膏,则水气不甚而挟热者宜之。倘饮多而寒伏,则必以小青龙为当也。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注】

弦为诸饮之诊,然专主者肝也。水在肝部,则病悬饮,故脉沉弦也;水在肺部,则病支饮,故脉不弦也。喘欬短气,肺饮证也;□下引痛,肝饮证也。今亦不见□下引痛之肝证,但见苦喘短气之肺证,故曰:肺饮不弦也。

【集注】

李□曰:弦为肝脉,故肺饮不弦,苦喘短气,肺邪迫塞也,前云欬逆倚息短气为支饮是也。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注】

支饮水在肺之病,故亦喘而不能卧,短气也。其脉平,谓见肺之平脉,或浮、或涩、或短,此详申上条不弦之义也。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以明其治也。喘欬不能卧,短气不得息,皆水在肺之急证也,故以葶苈枣汤,直泻肺水也。

【集注】

沈明宗曰:此支饮偏溢于肺也。支饮贮于胸膈,上干于肺,气逆则呼吸难以通彻,故不得息。然急则治标,所以佐大枣之甘以保脾,葶苈之苦以泄肺,俾肺气通调,脾得转输,为峻攻支饮在肺之方也。

尤怡曰:不得息,肺满而气闭也,葶苈入肺,通闭泄满。用大枣者,不使伤正也。

葶苈大枣汤方(见肺中)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石膏加茷芩芒硝汤主之。

【注】

支饮则喘满不得息,水在胸肺也,更兼心下痞坚,则水盘结连引膈间,故曰:膈间支饮也。面色黧黑,水邪深结之色也。其脉沉紧,水邪深结之脉也。水邪深结,故有喘满痞坚之证也。得之数十日,医或吐之不愈者,是水邪不单结在上,故越之而不愈也。或下之不愈者,是水邪不单结在下,虽竭之亦不愈也。心下痞坚,饮结在中可知,故以木防己汤开三焦水结,通上中下之气。方中用人参以吐下后伤正也。故水邪虚结者,服之即愈。若水邪实结者,虽愈亦复发也,即复与前方亦不能愈,当以前方减石膏之寒凝,加芒硝峻开坚结,加茯苓直输水道,未有不愈者也。

【集注】

李□曰:喘满痞坚,膈间支饮逆上也。面黑者,饮属北方水色也。脉沉为饮,紧为寒,皆阴脉,以水饮禀阴寒之气也。吐下俱行不愈,则阴阳之气俱虚,木防己汤补虚散

饮,虚者受补即愈。实者饮邪固结不解,故复发不愈,乃寒气凝聚未解,故去石膏,恐寒胃也。加茯苓淡以渗饮,芒硝咸以软坚。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小青龙汤方《医宗金鉴》
  2. 小青龙汤方《伤寒杂病论》
  3. 小青龙汤方《医宗金鉴》
  4. 小青龙汤方《伤寒杂病论》
  5. 小青龙汤方《医宗金鉴》
  6. 小青龙汤方《伤寒杂病论》
  7. 小青龙汤方《伤寒明理论》
  8. 小青龙汤方《伤寒杂病论》
  9. 小青龙汤方《伤寒论》
  10. 小青龙汤《汤头歌诀》
  11. 小青龙汤解《研经言》
  12. 小青龙汤《医方论》
  13. 小青龙汤九十七 方见《伤寒·太阳》《金匮悬解》
  14. 小青龙汤《时方妙用》
  15. 小青龙汤麻黄《伤寒括要》
  16. 小青龙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17. 小青龙汤脉证二条《伤寒贯珠集》
  18. 小青龙汤《伤寒寻源》
  19. 小青龙汤证《临证实验录》
  20. 小青龙汤《医学心悟》
  21. 小青龙汤证《临证实验录》
  22. 小青龙汤《医方考》
  23. 小青龙汤证《临证实验录》
  24. 小青龙汤《目经大成》
  25. 小青龙汤证(附列门人治验)《经方实验录》
  26. 小青龙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7. 小青龙证《医学摘粹》
  28. 小青龙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9. 小青龙证二 太阳三十五《伤寒悬解》
  30. 小青龙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1. 小青龙证三 太阳三十六《伤寒悬解》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