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方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见少阴篇

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小盒饭数而反不数,及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榖气下流故也。

【注】

太阳病中风伤寒,二日不躁,今反躁者,是不得汗出而躁,大青龙汤证也。不以青龙汤发汗,反以火劫熨背,逼汗大出,火邪入胃,胃热水竭,则烦躁谵语所必发也。

十有余日,邪正相持,持久必争,争必振栗作解,然解非汗出及下利,邪无从解也。

若自下利,此为欲从里解也;若自汗出,此为欲从表解也。今十余日不自下利,而有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者,是里不解也;不自汗出,而下身无汗,足下恶风者,是表不解也。里不解者,大便必□,小盒饭数而反不数,则知水留胃中,久必肠润,其久积之大便自应多下而解也。及多大便已,虽小便不得,诸病不解,其头卓然而痛,是里解表未悉解也。表未悉解者,是因火逼汗出,而从腰以下不得汗,乃上解而下未解也。故有小便不得,诸在下之病。今虽里解,而其人头卓然而头者,是表之余邪上逆也。足心必热者,里之余热下流也。谷气者,即胃气也,言胃中热气随大便而下流也。此病皆由妄行火劫致变,难以拘定成规,当诊犯何逆,随证治之可也。

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注】

服桂枝汤,大汗出,病不解,脉洪大,若烦渴者,则为表邪已入阳明,是白虎汤证也。今脉虽洪大而不烦渴,则为表邪仍在太阳,当更与桂枝汤如前法也。服汤不解,若形如疟,日再发者,虽属轻邪,然终是为风寒所持,非汗出必不得解,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小发荣卫之汗,其不用麻黄桂枝各半汤者,盖因大汗已出也。

【集注】

方有执曰:服桂枝汤,证转大汗出,脉转洪大者,乃风多寒少,风邪欲散而以微寒持之,两者皆不得解,而寒热如疟也。桂枝二麻黄一汤者,重解风而轻于散寒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真武汤方《医宗金鉴》
  2. 真武汤方《伤寒杂病论》
  3. 真武汤方《医宗金鉴》
  4. 真武汤方《伤寒杂病论》
  5. 真武汤方《伤寒明理论》
  6. 真武汤《伤寒括要》
  7. 真武汤方《伤寒论》
  8. 真武汤《瘴疟指南》
  9. 真武汤证《临证实验录》
  10. 真武汤《汤头歌诀》
  11. 真武汤证《临证实验录》
  12. 真武汤《医方论》
  13. 真武汤证《临证实验录》
  14. 真武汤《时方妙用》
  15. 真武汤证《临证实验录》
  16. 真武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17. 真武汤证十八 少阴十九《伤寒悬解》
  18. 真武汤《伤寒寻源》
  19. 真武证《医学摘粹》
  20. 真武汤《医学心悟》
  21. 真武证《医学摘粹》
  22. 真武汤《医方考》
  23. 真武证五 太阳九十六《伤寒悬解》
  24. 真武汤《目经大成》
  25. 真西山卫生歌《寿世青编》
  26. 真武汤《医述》
  27. 真西山先生卫生歌《中医词典》
  28. 真武汤《冯氏锦囊秘录》
  29. 真邪《中医词典》
  30. 真武汤《删补名医方论》
  31. 真邪补泻《黄帝内经太素》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