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地黄丸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下元衰惫,脐腹疼痛,夜多漩溺等证。

熟地黄(九蒸为度,捣膏)八两 干山药四两 山萸肉四丙 白茯苓 丹皮 泽泻各三两 肉桂附子各一两,,右八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集注】赵献可曰:君子观象于坎,而知肾中具水火之用。今人入房而阳易举者,阴虚火动也;阳事先痿者,命门火衰也。真水竭则隆冬不寒,真火熄则盛夏不热。是方也,熟地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山萸皆濡润之品,所以能壮水之主;肉桂附子辛润之物,能于水中补火,所以能益火之原。水火得其养,则肾气复矣。喻昌曰:『金匮』用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者。脚气即阴气,少腹不仁即攻心之渐,故用之以驱逐阴邪也。其能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则因过劳其肾,阴气逆于少腹,阻遏膀胱之气化,小便不通利,故用之温养下焦,以收肾气也。其短气有微饮者;饮,亦阴类,阻其胸中之阳,自致短气,故用之引饮下出,以安胸中也。消渴病,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此肾气不能摄水,小便恣出,源泉有立竭之势,故急用以逆折其水也。夫肾水下趋之消证,肾气不上升之渴证,非用是以蛰护封藏,蒸动水气,舍此曷从治哉!后人谓八味丸为治消渴之圣药,得其旨矣。柯琴曰:命门之火,乃水中之阳。夫水体本静,而川流不息者,气之动,火之用也,非指有形者言也。然火少则生气,火壮则食气,故火不可亢,亦不可衰。所云火生土者,即肾家之少火游行其间,以息相吹耳。若命门火衰,少火几于熄矣。欲暖脾胃之阳,必先温命门之火,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斯知肾以气为主,肾得气而土自生也。且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则脾胃因虚寒而致病者固痊,即虚火不归其原者,亦纳之而归封蛰之本矣。崔氏加减八味丸,以五味之酸收,易附子之辛热,肾虚而不寒者宜之也。『千金方』于八味外,更加元参之咸寒,以助熟地而滋肾;加芍药之酸寒,助丹皮以滋肝。总之为桂附加锁钥耳。以之壮水则有余,以之益火恐不足也。『济生方』加牛膝车前以治水肿,倍茯苓以辅地黄,山药,茱萸,与泽,丹,车,牛等列,随证加减,允为得法。益阴肾气丸于六味外加当归,五味,柴胡,以治目暗不见,化裁愈妙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八味地黄丸《医宗金鉴》
  2. 八味地黄汤(加减八味地黄汤)《冯氏锦囊秘录》
  3. 八味地黄丸《删补名医方论》
  4. 八味薄荷散《重订囊秘喉书》
  5. 八味地黄丸《冯氏锦囊秘录》
  6. 八石《中医词典》
  7. 八味地黄丸方《临症验舌法》
  8. 八十一难《难经悬解》
  9. 八味地黄丸方解《吴医汇讲》
  10. 八十一难《难经》
  11. 八味黄散方《备急千金要方》
  12. 八十难《难经悬解》
  13. 八味口疳药歌《尤氏喉症指南》
  14. 八十难《难经》
  15. 八味理中丸《是斋百一选方》
  16. 八圣丹《奇方类编》
  17. 八味散方《备急千金要方》
  18. 八神汤《是斋百一选方》
  19. 八味肾气丸《备急千金要方》
  20. 八少八多诀《中医词典》
  21. 八味肾气丸《目经大成》
  22. 八取捻之法讲论答问三十二法《针灸神书》
  23. 八味肾气丸方《医宗金鉴》
  24. 八片锦《中医词典》
  25. 八味生姜煎《备急千金要方》
  26. 八片锦《中医名词词典》
  27. 八味顺气散《医方考》
  28. 八痞候《诸病源候论》
  29. 八味顺气散《医方考》
  30. 八娘子头痛咳嗽痰多有血《孙文垣医案》
  31. 八味顺气散《仁术便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