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方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麻黄(去节)六两桂枝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去皮,尖)四十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石膏(碎,绵裹)如鸡子大。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方解】

大青龙者,取龙兴云雨之义也。治风不外乎桂枝,治寒不外乎麻黄,合桂枝麻黄二汤以成剂,故为兼风寒中伤者之主剂也。二证俱无汗,故减芍药,不欲其收也;二证俱烦躁,故加石膏以解其热也。设无烦躁,则又当从事于麻黄桂枝各半汤矣。仲景于表剂中加大寒辛甘之品,则知麻黄证之发热,热全在表;大青龙证之烦躁,热兼肌里矣。初病太阳即用石膏者,以其辛能解肌热,寒能清胃火,甘能生津液,是预保阳明存津液之先着也。粗工疑而畏之,当用不用,必致热结阳明,斑黄狂冒,纷然变出矣。观此,则可知石膏乃中风伤寒之要药,故得麻桂而有青龙之名,得知草而有白虎之号也。服后取微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得汗,停其后服,盖戒人即当汗之证,亦不可过汗也。所以仲景桂枝汤中不用麻黄者,是欲其不大发汗也;麻黄汤中用桂枝者,恐其过汗无制也。若不慎守其法,汗多亡阳,变生诸逆,表遂空虚,而不任风,阴盛格阳,而更烦躁不得眠也。

【集解】

许叔微曰:仲景治伤寒,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桂枝治风,麻黄治寒,青龙兼治风寒,不拘时候,施与脉证相对者,无不应手而愈。今人皆能言之,而未晓前人处方用药之意,多不敢用,无足怪也。

吴绶曰:大青龙汤,治伤寒发热,恶寒不得汗出,烦躁不安,脉浮紧或浮数者,急用此汤发汗则愈,乃仲景之妙法也。譬若亢热已极,一雨而凉,其理可见也。若不晓此理,见其躁热,投以寒凉之药,其害可胜言哉!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用也;如误用之,其害亦不浅。所以脉证不明者,多不敢用也。

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而不可下也。

【注】

此发明风寒两伤,荣卫俱病之义也。浮,风邪脉也;风阳也,卫阳也。紧,寒邪脉也;寒阴也,荣阴也,各从其类而伤之。荣卫俱病,骨节烦疼,是大青龙发汗之脉证,虽发热烦躁,其热在肌而不在胃,不可下也。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

主之。

【注】

此申首条,示人以救逆之法也。首条言误汗,此条言过汗,互文以明其义也。盖二证皆属亡阳,故均当以真武汤主之,扶阳抑阴以救其逆也。大汗出,仍热不解者,阳亡于外也;心下悸筑筑然动,阳虚不能内守也;头眩者,头晕眼黑,阳微气不能升也;身□动者,蠕蠕然□动,阳虚液涸,失养于经也。振耸动也;振振欲擗地者,耸动不已,不能兴起,欲堕于地,阳虚气力不能支也。

【集注】

张璐曰:此为误用大青龙因而致变者立法也。汗出虽多而热不退,则邪未尽而正已大伤,况里虚为悸。上虚为眩,经虚为□,身振振摇,无往而非亡阳之象,所以用真武,把关坐镇之法也。

汪琥曰:或问治不在表,何以方中尚用生姜?盖病自过汗而来,虽无郁热可发,其内外寒邪犹在,用生姜者,乃温中有发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大青龙汤方《医宗金鉴》
  2. 大青龙汤方《医宗金鉴》
  3. 大青龙汤方《伤寒明理论》
  4. 大青龙汤方《伤寒杂病论》
  5. 大青龙汤方《伤寒论》
  6. 大青龙汤方《伤寒杂病论》
  7. 大青龙汤九十六 方见《伤寒·太阳》《金匮悬解》
  8. 大青龙汤《汤头歌诀》
  9. 大青龙汤麻黄《伤寒括要》
  10. 大青龙汤《医方论》
  11. 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越婢汤解《研经言》
  12. 大青龙汤《时方妙用》
  13. 大青龙汤脉证二条《伤寒贯珠集》
  14. 大青龙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15. 大青龙汤证《临证实验录》
  16. 大青龙汤《伤寒寻源》
  17. 大青龙汤证《临证实验录》
  18. 大青龙汤《医方考》
  19. 大青龙汤证《伤寒九十论》
  20. 大青龙汤《目经大成》
  21. 大青龙证《医学摘粹》
  22. 大青龙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3. 大青龙证二 太阳三十三《伤寒悬解》
  24. 大青龙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5. 大青龙证一 太阳三十二《伤寒悬解》
  26. 大青龙汤《医述》
  27. 大青升茶《茶饮保健》
  28. 大青龙汤《冯氏锦囊秘录》
  29. 大青四物汤《伤寒括要》
  30. 大青龙汤《删补名医方论》
  31. 大青汤《备急千金要方》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