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里虚,脉偏弦者,饮也。
【按】
此条微者短气之下,古本有「脉双弦者,寒也」等句,文义不属,当另分为一条在后。
【注】
凡病人食少饮多,小便利者,为消渴病;小便不利者,为留饮病。留饮者,即今之停水饮病也。若水停上焦胸中,则壅肺气不得降,故暴喘满也;若水停中焦心下,甚者则凌心,故病悸动不安,微者则碍肺,故病呼吸短气;若水停下焦少腹,则不输膀胱,故必苦里急也。仲景于此,但言上、中二焦,不及下焦者,非略之也,谓已详于『伤寒论』中也。
【集注】
程林曰:饮水多,则水气停泛于胸膈,必暴喘满也。凡人食少饮多,则胃土不能游溢精气,甚者必停于心下而为悸。微者则阻于胸膈而为短气也。
□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茯苓汤主之。
【注】
水停心下,中焦部也,中焦属胃,故不止病悸、短气,而亦病呕也。病悸短气者,是水停胃外,从膈下而上干于胸也。病呕者,是水停胃内,从胃中而上越于口也。然必先渴饮水多而后作呕者,方属饮家呕病也。主小半夏汤者,以止呕也;加茯苓者,以饮水多而病呕,故兼利水也。
【集注】
魏荔彤曰:水停心下,阻隔正气,不化生津液,上于胸咽故渴也;渴必饮水,水得水而愈恣其冲逆,所以先渴而后必呕也。此属饮家,当治其饮,不可以为渴家,治其渴也。治饮则用辛燥,治渴必用寒润,大相径庭,可不明其属于何家,而妄治之乎?

-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医宗金鉴》
-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方论》
-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 痰饮咳嗽《中医词典》
-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 痰饮咳嗽《金匮悬解》
-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论一首、脉证二十一条、方十九首)《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 痰饮欬嗽《医宗金鉴》
-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高注金匮要略》
- 痰饮欬嗽《医宗金鉴》
-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金匮玉函经二注》
- 痰饮九《金匮悬解》
-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金匮要略浅注》
- 痰饮挟燥火《中医词典》
-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金匮要略心典》
- 痰饮霍乱《症因脉治》
- 痰饮咳嗽二十九《金匮悬解》
- 痰饮霍乱《中医词典》
- 痰饮咳嗽三十《金匮悬解》
- 痰饮候《诸病源候论》
- 痰饮咳嗽三十二《金匮悬解》
- 痰饮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痰饮咳嗽三十六《金匮悬解》
- 痰饮根原《四圣心源》
- 痰饮咳嗽三十七《金匮悬解》
- 痰饮腹胀《症因脉治》
- 痰饮咳嗽三十三《金匮悬解》
- 痰饮腹胀《中医词典》
- 痰饮咳嗽三十四《金匮悬解》
- 痰饮分治说《读医随笔》
- 痰饮咳嗽三十五《金匮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