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方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折。

泻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纳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方解】

方名四逆散,与四逆汤均治手足逆冷,但四逆汤治阴邪寒厥,此则治阳邪热厥。热厥者,三阳传厥阴合病也。太阳厥阴,麻黄升麻汤甘草干姜汤证也;阳明厥阴,白虎汤大承气汤证也。此则少阳厥阴,故君柴胡以疏肝之阳,臣芍药以泻肝之阴,佐甘草以缓肝之气,使枳实以破肝之逆,三物得柴胡,能外走少阳之阳,内走厥阴之阴,则肝胆疏泄之性遂,而厥可通也。或咳或下利者,邪饮上下为病,加五味子、干姜,温中以散饮也。或悸者,饮停侮心,加桂枝通阳以益心也。或小便不利者,饮蓄膀胱,加茯苓利水以导饮也。或腹中痛者,寒凝于里,加附子温中以定痛也。或泻利下重者,寒热郁结,加薤白开结以疏寒热也。

【集解】

方有执曰:人之四肢,温和为顺,故以不温和为逆,但不温和而未至于厥冷,则热犹未深入也,故用柴胡以解之,枳实以泻之,芍药以收之,甘草以和之也。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注】

少阴病,恶寒厥冷下利不止者,阴寒盛也。今下利能自止,手足能自温,虽见恶寒蜷卧,乃阴退阳回之兆,故曰可治。

【集注】

程应旄曰:少阴病,下利而利自止,则阴寒亦得下袪,而又不致于脱,虽有恶寒蜷卧不善之证,但使手足温者,阳气有挽回之机,故可温而救之也。

沈明宗曰:手足温者,乃真阳未离,急用白通四逆之类,温经散寒,则邪退而真阳复矣,故曰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注】

少阴病,恶寒而蜷,阴寒证也。若时自烦欲去衣被者,此阳回阴退之征,故曰可治。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以出其治也。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谓或四、五日也。言以二、三日少阴之但欲寐,至四、五日反变为心中烦不得卧,且无下利清谷咳而呕之证,知非寒也,是以不用白通汤;非饮也,亦不用猪苓汤;乃热也,故主以黄连阿胶汤,使少阴不受燔灼,自可愈也。

【集注】

程知曰:二、三日邪在少阴,四、五日已转属阳明,故无呕利厥逆诸证。而心烦不得卧者,是阳明之热,内扰少阴,故不欲寐也,当以解热滋阴为主治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四逆散方《医宗金鉴》
  2. 四逆散方《伤寒杂病论》
  3. 四逆散方《伤寒论》
  4. 四逆散《汤头歌诀》
  5. 四逆散证《临证实验录》
  6. 四逆散《医方论》
  7. 四逆散证《临证实验录》
  8. 四逆散《退思集类方歌注》
  9. 四逆散证《临证实验录》
  10. 四逆散《伤寒寻源》
  11. 四逆散证《医学摘粹》
  12. 四逆散《医方考》
  13. 四逆散证二十一 少阴二十二《伤寒悬解》
  14. 四逆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5. 四逆散证其二《临证实验录》
  16. 四逆加猪胆汁汤方《伤寒论》
  17. 四逆散证其一《临证实验录》
  18. 四逆加猪胆汁汤《妇人大全良方》
  19. 四逆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 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伤寒论》
  21. 四逆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2. 四逆加吴茱萸黄连汤方《伤寒杂病论》
  23. 四逆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4. 四逆加人参汤证《临证实验录》
  25. 四逆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6. 四逆加人参汤方《伤寒论》
  27. 四逆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8. 四逆加人参汤方《医宗金鉴》
  29. 四逆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30. 四逆加人参汤方《伤寒杂病论》
  31. 四逆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