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不可下病篇存疑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虚者不可下也。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浮反在上,数反在下,浮为阳虚,数为无血,浮为虚,数生热,浮为虚,自汗出而恶寒,数为痛,振而寒栗,微弱在关,胸下为急,喘汗而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于□,振寒相抟,形如疟状,医反下之,故令脉数发热,狂走见鬼,心下为痞,小便淋漓,少腹甚□,小便则尿血也。

脉濡而紧,濡则卫气微,紧则荣中寒,阳微卫中风,发热而恶寒,荣紧胃气冷,微呕心内烦。医为有大热,解饥而发汗,亡阳虚烦躁,心下苦痞坚,表里俱虚竭,卒起而头眩,客热在皮肤,怅怏不得眠,不知胃气冷,紧寒在关元,技巧无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热因时罢,栗栗而振寒,重被而覆之,汗出而冒巅,体惕而又振,小便为微难,寒气因水发,清谷不容间,呕变反肠出,颠倒不得安,手足为微逆,身冷而内烦,迟欲从后救,安可复追还。

脉浮而大,浮为气实,大为血虚,血虚为无阴,孤阳独下阴部者,小盒饭赤而难,胞中当虚,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法应卫家当微,今反更实,津液四射,荣竭血尽,干烦而不得眠,血薄肉消,而成暴液,医复以毒药攻其胃,此为重虚,客阳去有期,必下如污泥而死。

伤寒,脉阴阳俱紧,恶寒发热,则脉欲厥,厥者,脉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大,是其候也。如此者恶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苦;热多者,目赤脉多,睛不慧;医复发之,咽中则伤;若复下之,则两目闭,寒多便清谷,热多便脓血;若熏之,则身发黄;若熨之,则咽燥;若小便利者,可救之;若小便难者,为危殆。

伤寒发热,口中勃勃气出,头痛目黄,衄不可制,贪水者必呕,恶水者厥。若下之,咽中生疮,假令手足温者,必下重便脓血。头痛目黄者,若下之,则目闭。贪水者,若下之,其脉必厥,其声嘤,咽喉塞;若发汗,则战栗,阴阳俱虚。恶水者,若下之,则里冷不嗜食,大便完谷出;若发汗,则口中伤,舌上白胎,烦躁;脉数实,不大便六、七日,后必便血;若发汗,则小便自利也。

微则为咳,咳则吐涎,下之则咳止,而利因不休,利不休则胸中如虫啮,粥入则出,小便不利,两□拘急,喘息为难,颈背相引,臂则不仁,极寒反汗出,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而谷气多入,此为除中,口虽欲言,舌不得前。

脉数者久数不止,止则邪结,正气不能复,正气却结于藏,故邪气浮之,与皮毛相得,脉数者不可下,下之必烦利不止。

伤寒发热头痛,微汗出,发汗则不识人。熏之则喘,不得小便,心腹满;下之则短气,小便难,头痛背强;加温针则衄。

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辨不可下病篇存疑《医宗金鉴》
  2. 辨不可下病脉证篇《医宗金鉴》
  3. 辨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病脉证并治篇《医宗金鉴》
  4.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5. 辨缠喉风虚实不同及小儿马脾风论《疡科心得集》
  6. 辨不可吐病脉证篇《医宗金鉴》
  7. 辨肠风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8. 辨不可吐《伤寒论》
  9. 辨肠风脏毒论《疡科心得集》
  10. 辨不可汗病篇存疑《医宗金鉴》
  11. 辨沉脉所统有五《诊脉三十二辨》
  12. 辨不可汗病脉证篇《医宗金鉴》
  13. 辨成氏再传之讹《伤寒括要》
  14.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15. 辨迟脉所统有五《诊脉三十二辨》
  16. 辨病治病疑难说《目经大成》
  17. 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脉经》
  18. 辨病源《白喉条辨》
  19. 辨初生脉证并治《婴儿论》
  20. 辨病与潜病《中医疾病预测》
  21. 辨褚氏春瘟夏疫《松峰说疫》
  22. 辨病与辨证《中医外科学》
  23. 辨疮毒上攻于目白睛有结胞论《眼科阐微》
  24. 辨病被忽视的根源《中医疾病预测》
  25. 辨疮疽疖肿证候法《外科精义》
  26. 辨病《幼科铁镜》
  27. 辨疮疽善恶法《外科精义》
  28. 辨鬓疽额疽论《疡科心得集》
  29. 辨疮血风疮论《疡科心得集》
  30. 辨别孕病《妇科心法要诀》
  31. 辨疮疹脉症并治《婴儿论》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