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

【按】

此条是『伤寒论』厥阴经正病,与杂病消渴之义不同,必是错简。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按】

此条当在『虚劳篇』中,错简在此。

【注】

寸口,通指左右三部而言也。浮而有力为风,浮而无力为虚,按之兼迟,即为虚劳之证,故主卫外荣内虚竭也。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抟,即为消渴。

【按】

「而大坚」句不成文,「大」字之下当有「便」字,必是传写之遗。

【注】

趺阳胃脉也。胃脉浮盛,按之而数,为胃气热,故善消谷也。火盛消谷,则大便必坚,气盛消水,则小便必数,故溲数即坚也,坚数相抟,即为消谷消渴之病。

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

【注】

此复申上条大便坚、小便数之义也。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注】

饮水多而小便少者,水消于上,故名上消也;食谷多而大便坚者,食消于中,故名中消也;饮水多而小便反多者,水消于下,故名下消也。上、中二消属热,惟下消寒热兼之,以肾为水火之藏也。饮一溲一,其中无热消耗可知矣。故与肾气丸从阴中温养其阳,使肾阴摄水则不直趋下源,肾气上蒸则能化生津液,何消渴之有耶!

【集注】

程林曰:小便多则消渴,经曰:饮一溲二者不治。今饮一溲一,故与肾气丸治之。肾中之动气,即水中之命火,下焦肾中之火,蒸其水之精气,达于上焦,若肺金清肃,如云升而雨降,则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自无消渴之患。今其人必摄养失宜,肾水衰竭,龙雷之火不安于下,但炎于上而刑肺金,肺热叶焦,则消渴引饮,其饮入于胃,游溢渗出,下无火化,直入膀胱,则饮一斗,溺亦一斗也。故用桂附肾气丸,助真火蒸化,上升津液,何消渴之有哉!

沈明宗曰:「男子」二字,是指房劳伤肾,火旺水亏而成消渴者。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医宗金鉴》
  2. 消渴小便利淋《医宗金鉴》
  3.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4. 消渴小便不利十二《金匮悬解》
  5.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6. 消渴小便不利十《金匮悬解》
  7.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脉证九条、方六首)《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8.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金匮要略心典》
  9. 消渴泄泻《金匮钩玄》
  10.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金匮要略浅注》
  11. 消渴叙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2.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金匮玉函经二注》
  13. 消渴续论《医门法律》
  14.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高注金匮要略》
  15. 消渴一《金匮悬解》
  16.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方论》
  17. 消渴亦有属寒辨《叶选医衡》
  18. 消渴小便不利淋《金匮悬解》
  19. 消渴者无火不生《医学传心录》
  20. 消渴小便不利九《金匮悬解》
  21. 消渴证治《幼幼集成》
  22. 消渴小便白浊《圣济总录》
  23. 消渴症《评琴书屋医略》
  24. 消渴统论《金匮翼》
  25. 消渴治法《医宗金鉴》
  26. 消渴统论《圣济总录》
  27. 消渴治法《杂病心法要诀》
  28. 消渴十一《金匮悬解》
  29. 消渴治法并方《卫生宝鉴》
  30. 消渴生死《杂病心法要诀》
  31. 消渴总括《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