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白散方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桔梗(三分)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一分贝母三分

右件二味为末,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方解】

是方也,治寒实水结胸证,极峻之药也。君以巴豆,极辛极烈,攻寒逐水,斩关夺门,所到之处,无不破也;佐以贝母,开胸之结;使以桔梗,为之舟楫,载巴豆搜逐胸邪,悉尽无余。膈上者必吐,膈下者必利。然惟知任毒以攻邪,不量强羸,鲜能善其后也。故羸者减之,不利进热粥,利过进冷粥;盖巴豆性热,得热则行,得冷则止。

不用水而用粥者,藉谷气以保胃也。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注】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若胸□满□者,此结胸也。今不满□,复往来寒热者,乃少阳表里病,非结胸也,当与大柴胡汤两解之。但结胸证,亦有水结者,水结胸不但表无大热,里亦无大热也。有结胸状,头微汗出者,此水停于胸,为热气上蒸使然也。

故曰水结在胸□也。亦以大陷胸汤主之,饮热并攻也。

【集注】

方有执曰:水即饮也,以不实□,故曰水结。胸□亦里也,以热结不高,故曰在里。

程知曰:此言热结于里兼少阳者,则不宜陷胸;水结于胸者,虽无大热,犹宜大陷胸也。

程应旄曰:大柴胡与大陷胸,皆能破结。大柴胡之破结,使表分无留邪;大陷胸之破结,使里分无留邪。

林澜曰:此言水结胸之与热结在里不同也。十余日,邪深入府之时,然热结在里,而犹有半表半里之邪,作往来寒热者,必以大柴胡两解之。若但胸□结满,初无大热,收敛入内者,此亦不得为大柴胡证,必水结胸□也。何以知之?水结胸者,头汗出,今但头微汗,为水结胸明矣。与大陷胸汤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注】

结胸从心上至少腹,□满痛不可近,则其势甚于下者,治下宜急攻之,以大陷胸汤

结胸从胸上,满□项强,如柔痉状,则其热甚于上者,治上宜缓攻之,以大陷胸丸直攻胸肺之邪。煮服倍蜜,峻治缓行,下而和之,以其病势缓急之形既殊,汤丸之制亦异也。故知此项强乃结胸之项强,下之则和,非柔痉之项强也。

【集注】

成为己曰:项强者、为邪结胸中,胸膈结满,但能仰而不能俯,是项强也。

程知曰:项强如柔痉者,胸中邪气紧实,项势常昂,有似柔痉之状;然痉病身手俱张,此但项强原非痉也,借此以验胸邪十分紧逼耳。

汪琥曰:下之则和者,言邪实去,胸中和而项自舒之意。若不云如柔痉,恐医人认以为太阳经风寒之邪未解,反疑其当用发汗之药。殊不知项虽强,表证已解,里证甚急,治法宜下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三物白散方《医宗金鉴》
  2. 三物白散《时方妙用》
  3. 三物白散方《删补名医方论》
  4. 三物白散《退思集类方歌注》
  5. 三物备惫丸方《金匮悬解》
  6. 三物白散《医方考》
  7. 三物备急丸《医方论》
  8. 三物白散《医宗金鉴》
  9. 三物备急丸方《医宗金鉴》
  10. 三五七散(加减三五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 三物黄连粉散《备急千金要方》
  12. 三五七散(加减三五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3. 三物黄芩汤《妇人大全良方》
  14. 三五七散《扁鹊心书》
  15. 三物黄芩汤方《备急千金要方》
  16. 三五七散《医方考》
  17. 三物香薷《汤头歌诀》
  18. 三五七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9. 三物小陷胸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 三温针歌《重楼玉钥》
  21. 三物猪苓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2. 三脘散《妇人大全良方》
  23. 三下锅《饮膳正要》
  24. 三丸《普济本事方》
  25. 三仙菜《滇南本草》
  26. 三调的运用《气功外气疗法》
  27. 三仙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8. 三体综合征《医学遗传学基础》
  29. 三仙丹《医方论》
  30. 三台丸《备急千金要方》
  31. 三仙丸《是斋百一选方》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