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赤石脂(碎)一筋太乙禹余粮(碎)一筋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方解】

柯琴曰:甘姜、参、术,可以补中宫元气之虚,而不足以固下焦脂膏之脱。此利在下焦,未可以理中之剂收功也。然大肠之不固,仍责在胃,关门之不紧,仍责在脾,此二味皆土之精气所结,能实胃而涩肠,盖急以治下焦之标者,实以培中宫之本也。要之此证是土虚而非火虚,故不宜于姜、附。若水不利而湿甚,复利不止者,则又当利其小便矣。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注】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设表里俱清,自然胃和思食而愈。今邪虽解,而心下痞□,胃虚结也;噫气不除,胃气逆也。然治痞之法,无出诸泻心汤。故于生姜泻心汤

方中,去芩、连、干姜,以病解无寒热之邪也。佐旋覆代赭石者,所以补虚宣气,涤饮镇逆也。

【集注】

方有执曰:解,谓大邪已散也。心下痞□,噫气不除者,正气未复,胃气尚弱,而伏饮为逆也。故用旋覆代赭石汤,以养正而散余邪也。

喻昌曰:大意重在噫气不除上。既心下痞□,更加噫气不除,则胃气上逆,全不下行,有升无降。所谓弦绝者,其声嘶;土败者,其声哕也。故用代赭石人参下行,以镇安其逆气也。

汪琥曰:此噫气较前生姜泻心汤之干噫不同,是虽噫而不至食臭,故知其为中气虚也。

沈明宗曰:误下成痞,观此之发汗解后,亦可成痞。盖发汗、吐、下,皆伤内气。然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所以微邪从虚内陷,浊阴上逆冲心,则心下痞□,而噫气不除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医宗金鉴》
  2.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伤寒杂病论》
  3.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伤寒论》
  4. 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括要》
  5.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七 太阳百二十九《伤寒悬解》
  6. 赤石脂禹余粮汤《医方论》
  7. 赤石脂圆方《医宗金鉴》
  8. 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寻源》
  9. 赤术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0. 赤石脂禹余粮汤《医方考》
  11. 赤霜散《外科全生集》
  12. 赤石脂禹余粮汤《删补名医方论》
  13. 赤霜散《重楼玉钥》
  14. 赤石脂禹余粮汤《医宗金鉴》
  15. 赤水《中医词典》
  16. 赤石脂禹余粮汤《备急千金要方》
  17. 赤丝乱脉证《中医词典》
  18. 赤石脂禹余粮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9. 赤丝虬脉《中医名词词典》
  20. 赤石脂丸《备急千金要方》
  21. 赤丝虬脉《中医词典》
  22. 赤石脂丸《备急千金要方》
  23. 赤孙施《证类本草》
  24. 赤石脂丸《备急千金要方》
  25. 赤铜《本经逢原》
  26. 赤石脂汤《备急千金要方》
  27. 赤铜屑《千金翼方》
  28. 赤石脂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9. 赤铜屑《新修本草》
  30. 赤石脂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1. 赤铜屑《冯氏锦囊秘录》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