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当丸方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水蛭(熬)二十个□虫(熬,去翅、足)二十个桃核(去皮、尖)二十五个大黄三两

右四味,捣筛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集解】

柯琴曰:膀胱为府,血本无所容蓄者也。少腹者,膀胱之室也。热结□满,当小便不利,而反利者,是病不在膀胱之内,而在少腹之内也。其随经之荣血,因瘀热结于少腹之里,而非膀胱之里也。所以小便虽利,而□满急结如故,是蓄血瘀于少腹也。热淫于内,神魂不安,故发狂;血瘀不行,则荣不运,故脉微而沉;荣不运则气不宣,故脉沉而结也。荣气不周于身,则身黄。消谷善饥者,胃火炽盛也;大便反易者,血之濡也;色黑者,蓄血之化也;善忘者,血不荣智不明也,此皆瘀血之征,非至峻之剂,不足以抵其巢穴,而当此重任,故立抵当汤。蛭虫之善饮血者,而利于水,□虫之善吮血者,而猛于陆,并取水陆之善取血者以攻之,同气相求;更佐以桃核之苦温,推陈致新,大黄之苦寒,荡涤邪热,故名抵当也。若热虽盛而未狂,少腹满而未□

,则宜小其制为丸,以缓治之。若外证已解,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者,是又为转属阳明之证,用调胃承气加桃核、桂枝之行血者于其中,以微利之,使胃和则愈矣。此桃核承气所以为治之缓也。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注】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先下后汗,治失其序矣。邪热陷入,心下痞结,法当攻里。若恶寒者,为表未尽也,表既未尽,则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者,以其为已汗已下之表也。攻痞以大黄黄连泻心汤者,以其为表解里热之痞也。

【集注】

『活人书』云:大抵结胸、痞皆应下,然表未解者,不可攻也。

方有执曰:表非初病之表,乃下后复汗,疏缓其表之表也。解犹救也,如解渴、解急之类是也。解表与发表不同,伤初病之表当发,故用麻黄汤;此以汗后之表当解,故曰宜桂枝汤。

张璐曰:大下之后复发汗,先里后表,颠倒差误。究竟已陷之邪痞结心下,证兼恶寒,表邪不为汗衰,即不可更攻其痞,当先行解肌之法以治外,外解已后,乃用大黄黄连攻其邪热凝聚之痞,方为合法。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抵当丸方《医宗金鉴》
  2. 抵当丸方《伤寒杂病论》
  3. 抵当丸方《伤寒论》
  4. 抵当丸《伤寒括要》
  5. 抵当丸证《经方实验录》
  6. 抵当丸《伤寒寻源》
  7. 抵当丸证《医学摘粹》
  8. 抵当丸《医方考》
  9. 抵当证《医学摘粹》
  10. 抵当丸《儒门事亲》
  11. 抵当证二 太阳四十五《伤寒悬解》
  12. 抵当丸《冯氏锦囊秘录》
  13. 抵当证二 阳明四十八《伤寒悬解》
  14. 抵当丸《备急千金要方》
  15. 抵当证三 太阳四十六《伤寒悬解》
  16. 抵当丸《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7. 抵当证四 太阳四十七《伤寒悬解》
  18. 抵当汤证其一《经方实验录》
  19. 抵法《中医词典》
  20. 抵当汤证其三《经方实验录》
  21. 抵圣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2. 抵当汤证其二《经方实验录》
  23. 抵圣汤方《妇人大全良方》
  24. 抵当汤证《医学摘粹》
  25. 抵圣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6. 抵当汤丸《医方考》
  27. 抵圣丸《博济方》
  28. 抵当汤及丸《退思集类方歌注》
  29. 抵圣丸《博济方》
  30. 抵当汤方《伤寒论》
  31. 底耳《幼幼新书》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