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当汤方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水蛭(熬)三十个□虫(熬,去头、足)三十个大黄(去皮,破六片)三两桃核(去皮、尖)二十个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者更服。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满,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属抵当汤

【注】

此承上条详其脉证,互发其义也。太阳病,无论中风伤寒,但身黄脉大,腹满小便不利兼头汗出者,乃湿热之黄,非瘀血也。今身黄,脉沉结,少腹□,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则是血证,非湿热也,故宜抵当汤以攻其血。

【集注】

方有执曰:谛,审也。言如此为血证审实,无复可疑,必须抵当汤,勉人勿二之意。

程知曰:身黄,脉沉结,少腹□,三者皆下焦畜血之证。然尚与胃热发黄证相近,故当以小便辨之。其少腹满而小便不利者,则为无形之气病,属茵陈证也;其少腹□而小便自利者,则为有形之血证,属抵当无可疑矣。

汪琥曰:按本文云:小便不利者之下,仲景不言治法。成注云:可与茵陈汤。『补亡论』云:与五苓散。后条辨云:属茵陈五苓散。此三方可选而用之。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宜抵当丸

【注】

此承上条而言证之轻者,以互发其义酌而其治也。伤寒荣病,有热不已,伏于荣中,其血不随经妄行致□,则必随经下蓄膀胱,少腹者膀胱之室也,故少腹满。若小便不利,则为病在卫分,有停水也;今小便反利,则为病在荣分,有瘀血也,法当下之,宜以抵当汤。小其制为丸,缓缓下之,不可过用抵当汤也。

【集注】

方有执曰:上条之方,变汤而为丸。名虽丸也,而犹煮汤焉。汤者荡也,丸者缓也,丸者缓也,变汤为丸,而犹不离乎汤,盖取欲缓不缓,不荡而荡之意也。

程应旄曰:夫满因热入气分,而蓄及津液者,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则知其所蓄非津液也,乃血也。血因热而满结,故用抵当汤,变易为丸,煮而连滓服之,使之直达血所,以下旧热,荡尽新瘀,乃除根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抵当汤方《医宗金鉴》
  2. 抵当汤方《医宗金鉴》
  3. 抵当汤方《伤寒明理论》
  4. 抵当汤方《伤寒杂病论》
  5. 抵当汤方《伤寒论》
  6. 抵当汤方《伤寒杂病论》
  7. 抵当汤及丸《退思集类方歌注》
  8. 抵当汤方《伤寒杂病论》
  9. 抵当汤丸《医方考》
  10. 抵当汤并丸《删补名医方论》
  11. 抵当汤证《医学摘粹》
  12. 抵当汤并丸《医宗金鉴》
  13. 抵当汤证其二《经方实验录》
  14. 抵当汤百六十七 方见《伤寒·太阳》《金匮悬解》
  15. 抵当汤证其三《经方实验录》
  16. 抵当汤(玉函)《张氏医通》
  17. 抵当汤证其一《经方实验录》
  18. 抵当汤《伤寒括要》
  19. 抵当丸《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 抵当汤《医方论》
  21. 抵当丸《备急千金要方》
  22. 抵当汤《时方妙用》
  23. 抵当丸《冯氏锦囊秘录》
  24. 抵当汤《伤寒寻源》
  25. 抵当丸《儒门事亲》
  26. 抵当汤《医学心悟》
  27. 抵当丸《医方考》
  28. 抵当汤《目经大成》
  29. 抵当丸《伤寒寻源》
  30. 抵当汤《儒门事亲》
  31. 抵当丸《伤寒括要》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