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方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猪苓(去黑皮)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桂半两

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方解】

是方也,乃太阳邪热入府,水气不化,膀胱表里药也。一治水逆,水入则吐;一治消渴,水入则消。夫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矣。邪热入之,与水合化为病,若水盛于热,则水壅不化,水蓄于上,故水入则吐,乃膀胱之气化不行,致小便不行也。若热盛于水,则水为热灼,水耗于上,故水入则消,乃膀胱之津液告竭,致小便无出也。二证皆小便不利,故均得而主之。若小便自利者,不可用,恐重伤津液,以其属阳阴之里,故不可用也。由此可知五苓散非治水热之专剂,乃治水热小便不利之主方也。君泽泻之咸寒,咸走水府,寒胜热邪;佐二苓之淡渗,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水热并泻也;用白术之燥湿,健脾助土,为之堤防以制水也:用桂之辛温,宜通阳气,蒸化三焦以行水也。泽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则小便利,而水不蓄矣。自术借桂上升,通阳之效捷,则气腾津化,渴自止也。若发热不解,以桂易桂枝,服后多服暖水,令汗出愈。是知此方不止治停水小便不利之里,而犹解停水发热之表也。

人参春泽汤,其意专在助气化以生津。加茵陈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表里不实,小便不利者,无不效也。

【集解】

程应旄曰:太阳为标,膀胱为本。中风发热,标受邪也。六七日不解,标邪转入膀胱矣。是谓犯本。五苓散黄麻桂枝二汤,虽同为太阳经之药,一则解肌而治表,一则利小便而治里,标与本所主各有别矣。

【按】

此条谓有表里证者,非发热有汗,口干烦渴,水入则消,小便自利,太阳、阳明之表里证也。乃发热无汗,口润烦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太阳、膀胱之表里证也。此病虽未发明无汗小便不利之证,若汗出小便利,则渴饮之水,得从外越下出,必无水逆之证。仲景用五苓散,多服暖水令汗出愈,其意在利水发汗,故知必有无汗小便不利之证也。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注】

太阳初病,不欲饮水,将传阳明,则欲饮水,此其常也。今太阳初病,即饮水多,必其人平素胃燥可知。设胃阳不衰,则所饮之水,亦可以敷布于外,作汗而解。今饮水多,而胃阳不充,即使小便利,亦必停中焦,而为心下悸。若更小便少,则水停下焦,必苦里急矣。

【集注】

方有执曰:饮水多而心下悸者,心为火藏,水多则受制也。小便少则水停,所以里急也。

汪琥曰:太阳病,小便利者,是膀胱之府无邪热也。若其人饮水多,此热在上焦,心火亢甚,小便虽利,而渴饮水多,则水停犯火,必心下悸。若其人饮水多而小便少,此热在下焦,为太阳邪热,随经入府,水积不行,膀胱之里,必苦急也。

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注】

上条未发汗,饮水多,胃热津少也。此条发汗后,饮水多,津亡胃干也。而不病心下悸,苦里急者;盖以水不停于中焦、下焦,而停于上焦,所以攻肺必作喘也。水灌者,以水浇洗也。饮水多者必喘,是饮冷,冷伤于内也。以水灌之亦喘者,是形寒,寒伤于外也。均伤肺,故俱喘。

【集注】

魏荔彤曰:此申明本条喘急一证,有因水而成者。盖渴而饮水多之喘,与不渴而灌之亦喘,其由虽不同,而致病则一也。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注】

太阳病,下之后微喘者,表未解也,当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解太阳肌表,而治其喘也。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下利脉促,汗出而喘,表未解者,当以葛根黄连黄苓汤,解阳明之肌热,而治其喘也。今太阳病发汗后,汗出而喘,身无大热而不恶寒者,知邪已不在太阳之表;且汗出而不恶热,知邪亦不在阳明之里。其所以汗出而喘,即无大热,又不恶寒,是邪独在太阴肺经,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发散肺邪,而汗、喘自止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五苓散方《医宗金鉴》
  2. 五苓散方《伤寒杂病论》
  3. 五苓散方《医宗金鉴》
  4. 五苓散方《伤寒杂病论》
  5. 五苓散方《医宗金鉴》
  6. 五苓散方《伤寒杂病论》
  7. 五苓散方《伤寒明理论》
  8. 五苓散方《伤寒杂病论》
  9. 五苓散方《伤寒论》
  10. 五苓散方《伤寒杂病论》
  11. 五苓散附茵陈五苓散《医宗金鉴》
  12. 五苓散方《伤寒杂病论》
  13. 五苓散一百 方见《伤寒·太阳》《金匮悬解》
  14. 五苓散方《伤寒杂病论》
  15. 五苓散证《临证实验录》
  16. 五苓散(玉函)《张氏医通》
  17. 五苓散证《医学摘粹》
  18. 五苓散《伤寒括要》
  19. 五苓散证八 太阳百三十《伤寒悬解》
  20. 五苓散《瘴疟指南》
  21. 五苓散证二 太阳七十二《伤寒悬解》
  22. 五苓散《汤头歌诀》
  23. 五苓散证十一 阳明六十二《伤寒悬解》
  24. 五苓散《医方论》
  25. 五苓散证治一条《伤寒贯珠集》
  26. 五苓散《脾胃论》
  27. 五苓五皮散《瘴疟指南》
  28. 五苓散《时方妙用》
  29. 五苓证《医学摘粹》
  30. 五苓散《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31. 五苓证《医学摘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