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篇正误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按】

「食谷者哕」四字,衍文也,食谷呕者有之,从无食谷哕者之证,当删之。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脉「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细」〔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按】

脉细当是「脉沉细」,观本条下文脉沉亦在里也之「亦」字自知,当补之。脉虽沉紧之「紧」字,当是「细」字。观本条上文并无「紧」字,如何说脉虽沉紧,此「虽」字又何所谓耶?当改之。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呕吐而「不」〔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按】

下利之「下」字,当是「不」字,若是「下」字,岂有上吐下利,而犹以大柴胡汤下之者乎?当改之。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按】

许叔微曰:大柴胡汤,一方无大黄,一方有大黄。盖大黄荡涤蕴热,伤寒中要药,王叔和云:若不用大黄,恐不名大柴胡汤。且仲景曰:下之则愈。若无大黄,将何以下心下之急乎?当从叔和为是,宜补之。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嗢嗢」〔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极吐下也。

【按】

王肯堂曰:「温温」当是「嗢嗢」。又云以呕下,疑有阙文,当改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少阳篇正误《医宗金鉴》
  2. 少阳篇三阳合病之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3. 少阳入阳明腑证《伤寒说意》
  4. 少阳篇 计二方《伤寒恒论》
  5. 少阳三禁辨《读医随笔》
  6. 少阳篇《伤寒医诀串解》
  7. 少阳少阴《伤寒指掌》
  8. 少阳篇《伤寒恒论》
  9. 少阳时相要义《思考中医》
  10. 少阳脉证《伤寒心法要诀》
  11. 少阳枢病《思考中医》
  12. 少阳脉证《医宗金鉴》
  13. 少阳岁气病疏《内经博议》
  14. 少阳脉《中医词典》
  15. 少阳太阴《伤寒指掌》
  16. 少阳连太阳经证《伤寒说意》
  17. 少阳提纲《医述》
  18. 少阳可吐可汗可下《伤寒心法要诀》
  19. 少阳头痛《中医词典》
  20. 少阳可吐可汗可下《医宗金鉴》
  21. 少阳为枢《中医词典》
  22. 少阳厥阴《伤寒指掌》
  23. 少阳维《中医词典》
  24. 少阳厥《中医词典》
  25. 少阳问答二《伤寒寻源》
  26. 少阳痉《中医词典》
  27. 少阳问答三《伤寒寻源》
  28. 少阳经主中宜和解《伤寒捷诀》
  29. 少阳问答一《伤寒寻源》
  30. 少阳经证治十一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31. 少阳相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