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细辛各一两附子(炮)一枚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复如□,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脓。

【注】

风水得之内有水气,外感风邪,风则从上肿,故面浮肿,骨节疼痛恶风,风在经表也。皮水得之内有水气,皮受湿邪,湿则从下肿,故跗浮肿,其腹如□,按之没指,水在皮里也,非风邪,故不恶风,因水湿故不渴也。其邪俱在外,故均脉浮,皆当从汗从散而解也。正水水之在上病也,石水水之在下病也;故在上则胸满自喘,在下则腹满不喘也。其邪俱在内,故均脉沉迟,皆当从下从温解也。黄汗者,汗出蘖汁色也,其脉沉迟,藏内有寒饮;身发热者,经外有伏热。寒饮故胸满,四肢头面浮肿;伏热若久不愈,故必致痈脓也。由此推之,可知黄汗是内饮外热,蒸郁于中,从土化而成也。以黄汗而列水病之门者,亦因水之为病而肿也。

【集注】

程林曰:风水与皮水相类属表,正水与石水相类属里。但风水恶风,皮水不恶风,正水自喘,石水不自喘为异耳!

尤怡曰:风水水为风搏,因风而病水也。风伤皮毛,而湿流关节,故脉浮恶风,而骨节疼痛也。皮水水行皮中,内合肺气,故其脉亦浮,不兼风,故不恶寒也。其腹如□

,即『内经』□□然不坚之意。以其病在皮肤,而不及肠藏,故外有胀形,而内无喘满也。水在皮者,宜从汗解,故曰:当发其汗。正水肾藏之水自盛也。石水水之聚而不行者也。正水乘阳之虚,而浸及上焦,故脉沉迟而喘。石水因阴之盛而结于少腹,故脉沉腹满而不喘也。黄汗汗出沾衣如蘖汁,得之湿热交病,而湿居热外,其盛于上而阳不行,则身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则浸及于里而荣不通,则逆于肉里而为痈脓也。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

【按】

身体洪肿之「洪」字,当是「浮」字。「此为黄汗」四字,当是衍文。

【注】

六脉俱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之病,若风强于气,相搏为病,则偏于荣,故为隐疹,身体为痒,痒者肌虚,为风邪外薄故也。名曰泄风,即今之风燥疮是也,故日久不愈,则成痂癞。痂癞,疥癣、疠癞之类是也。若气强于风,相搏为病,则偏于卫,故为水气,难以俯仰,即今之支饮喘满不得卧也。若风气两相强击为病,则为风水,故通身浮肿也。以上诸证皆属肌表,故当发汗,汗出乃愈也。风水无汗,当以越婢汤发汗,若汗出恶风则为表阳虚,故加附子也。若不恶风,小便通利,非表阳有寒,乃上焦有寒也,上焦有寒,惟兼病水者,则其人口内必多生涎沫也。

【集注】

尤怡曰:风,天之气;气,人之气,是皆失其和者也。风湿相搏,风强则气从风而浸淫肌体,故为瘾疹;气强则风从气而鼓涌水液,故为水;风气并强,两相搏击,而水液从之,则为风水;汗之则风去而水行,故曰:汗出乃愈。若恶风者表虚也,不恶风而小便通利者,以上焦有寒不能约束津液,故其口多涎也。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裹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欬,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注】

此承上条详申风水之证脉也。寸口脉沉而滑,中有水气之诊也;面目肿大,中有水气之证也。有寒者,其脉沉迟,则为石水也。有热者,其脉沉滑,名曰风水也;视其人之目胞上微拥似蚕,如新卧起之状,人迎颈脉动甚,时欬,按其肿之手足,陷而不起者,皆风水之证也。

【集注】

赵良曰:『内经』云:脉沉曰水,脉滑曰风,面肿曰风,目肿如新卧起之状曰水,颈脉动,喘欬曰水。又肾风者,面跗庞然,少气时热,其有跗肿者,亦曰本于肾,名风水。皆出『内经』也。

程林曰:沉者就下之性,滑者流衍之象,故沉滑者,中有水也。面肿曰风,风郁于经则热,故面跗肿大有热,名曰风水。『内经』曰:诸有水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颈脉人迎脉也,水邪干土,则颈脉动,水之本在肾,水之标在肺,故时时欬也。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此属水胀,如按水囊者,必随手而起。今风水搏于手足,跗属肌肉之间,按而散之,猝不能聚,故陷下而不起也。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耆汤主之。腹痛芍药

【注】

此承上条风水,详申其证,以明其治也。风水之病,外风内水也。脉浮恶风者风也,身重肿者水也。汗出表虚,故用防己黄耆汤,固表以散风水也。若腹痛加芍药、甘草以调中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医宗金鉴》
  2. 桂枝去芍药加麻附细辛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3. 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方《伤寒杂病论》
  4.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伤寒论》
  5.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伤寒杂病论》
  6.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医宗金鉴》
  7.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8.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9.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医学读书记》
  10.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伤寒寻源》
  11.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伤寒寻源》
  12.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删补名医方论》
  13.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伤寒括要》
  14.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伤寒杂病论》
  15.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医宗金鉴》
  16. 桂枝去桂加苓术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17.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伤寒论》
  18.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方《伤寒杂病论》
  19.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三十九 方见《伤寒·太阳》《金匮悬解》
  20.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证十五 太阳八十五《伤寒悬解》
  21.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2.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证《医学摘粹》
  23.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证《医学摘粹》
  24.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伤寒论》
  25.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证十二 太阳一百三《伤寒悬解》
  26.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医宗金鉴》
  27.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备急千金要方》
  28.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伤寒杂病论》
  29. 桂枝去芍药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30.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伤寒杂病论》
  31. 桂枝去芍药汤《伤寒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