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部主病针灸要穴歌
膻中穴主灸肺痈,咳嗽哮喘及气瘿,巨阙九种心疼病,痰饮吐水息贲宁。
注:●膻中穴,主治喘哮,肺痈,咳嗽,气瘿等证。灸七壮,禁针。
●巨阙穴,主治九种心痛、痰饮吐水、腹痛息贲等证。
针三分,留七呼,灸七壮。
□
上脘奔豚与伏梁,中脘主治脾胃伤,兼治脾痛疟痰晕,痞满翻胃尽安康。
注:●上脘穴,主治肾积奔豚,心积伏梁之证。针八分,留七呼,灸五壮。
●『千金』云:每日灸二七壮至百壮,孕妇不可灸。
●中脘穴,主治内伤脾胃,心脾痛,疟疾痰晕,痞满翻胃等证,针八分,灸七壮。一云:二七壮至百壮,孕妇不可灸。
□
条文:水分胀满脐突硬,水道不利灸之食,神阙百病老虚泻,产胀溲难儿脱肛。
注:●水分穴,主治鼓胀坚硬,肚脐突出,小便不利。灸五壮,禁针,孕妇不可灸。
●神阙穴,主治百病及老人虚人泄泻,又治产后腹胀,小便不通,小儿脱肛等证。灸三壮,禁针。
●一法:纳炒干净盐填满脐上,加厚姜一片盖定,上加艾炷,灸百壮,或以川椒代盐亦妙。
□
气海主治脐下气,关元诸虚泻浊遗,中极下元虚寒病,一切痼冷总皆宜。
注:●气海穴,主治一切气疾,阴证痼冷及风寒暑湿,水肿,心腹鼓胀,诸虚,症瘕等证。针八分,灸五壮。
●关元穴,主治诸虚肾积,及虚老人泄泻,遗精,白浊等证。针八分,留七呼,灸七壮。『千金』云:妇人针之则无子。
●中极穴,主治下元寒冷虚损,及妇人月事不调,赤白带下。针八分,留十呼,灸三壮,孕妇不可灸。
□
膺肿乳痈灸乳根,小儿龟胸灸亦同,呕吐吞酸灸日月,大赫专治病遗精。
注:●乳根穴,主治胸前肿,乳痈,小儿龟胸等证。针三分,灸三壮。
●日月穴,主治呕吐吞酸。针七分,灸五壮。
●大赫穴,主治遗精。针三分,灸五壮。
□
天枢主灸脾胃伤,脾泻痢疾甚相当,兼灸鼓胀症瘕病,艾火多加痛必康。
注:●天枢穴,主治内伤脾胃,赤白痢疾,脾泻及脐腹鼓胀,症瘕等证。
●针五分,留七呼,灸五壮。
●『千金』云:魂魄之舍不可针,孕妇不可灸。
□
章门主治痞块病,但灸左边可拔根,若灸肾积脐下气,两边齐灸自然平。
注:●章门穴,主治痞块,多灸左边,肾积灸两边。
●针六分,留六呼,灸三壮,一云百壮。
□
期门主治奔豚病,上气咳逆胸背疼,兼治伤寒胁硬痛,热入血室刺有功。
注:●期门穴,主治奔豚上气,咳逆胸满,胸背彻痛,胸痛腹硬,及伤寒热入血室。
●针四分,灸五壮。
□
带脉主灸一切疝,偏坠木肾尽成功,兼灸妇人浊带下,丹田温暖自然停。
注:●带脉穴,主治疝气偏坠木肾,及妇人赤白带下等证。
●针六分,灸五壮。(见图九十二)

- 胸腹部主病针灸要穴歌《医宗金鉴》
- 胸腹部《经穴汇解》
- 胸腹部主病针灸要穴歌《刺灸心法要诀》
- 胸腹部《医宗金鉴》
- 胸腹大《中医词典》
- 胸腹部《医宗金鉴》
- 胸腹脊背歌《医宗金鉴》
- 胸腹部《伤科补要》
- 胸腹脊背图《外科心法要诀》
- 胸腹部《类经图翼》
- 胸腹联合伤《胸外科学》
- 胸腹部《类经图翼》
- 胸腹伤《证治准绳·疡医》
- 胸发门主论《疡医大全》
- 胸腹痛《女科指掌》
- 胸发《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 胸腹痛《评注产科心法》
- 胸发《外科启玄》
- 胸腹痛闷《正骨心法要旨》
- 胸发《中医词典》
- 胸腹痛闷《医宗金鉴》
- 胸点《手穴手纹诊治》
- 胸腹痛闷《证治准绳·疡医》
- 胸第一侧线《中医词典》
- 胸腹胁肋痛闷《伤科补要》
- 胸第四行自云门挟气户.两旁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经穴汇解》
- 胸腹诸穴行列《刺灸心法要诀》
- 胸第三行自气户挟俞府.两旁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经穴汇解》
- 胸隔以上痛《奇效简便良方》
- 胸第三侧线《中医词典》
- 胸膈不快《奇效简便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