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脏毒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方歌】脏毒毒注在肛门,内外虚实各有因,醇酒厚味兼辛苦,外属阳分内属阴。

【注】此证有内外、阴阳之别。发于外者,由醇酒厚味,勤劳辛苦,蕴注于肛门,两旁肿突,形如桃李,大便秘结,小水短赤,甚者肛门重坠紧闭,下气不通,刺痛如锥,脉数有力,多实多热,属阳易治,宜服一煎散,通利二便,菩提露搽之;肿痛仍前,不全退者,脓将成也,宜服托里透脓汤;脓胀痛针之;脓出之后,治同溃疡门。

发于内者,兼阴虚湿热,下注肛门,内结壅肿,刺痛如锥,大便虚闭,小水淋漓,寒热往来,遇夜尤甚,脉数微细,为虚为湿,属阴难治,宜服五灰散,脓毒自然溃出;脓生迟者,服十全大补汤托之,溃后按溃疡门。

方剂:一煎散

组成:当归穿山甲(炙,研)

甘草(生)桃仁皂角刺(各二钱)川黄连(一钱五分)

枳壳(麸炒)槟榔花粉乌药赤芍生地白芷(各一钱)元明粉大黄(各三钱)红花(五分)

水二钟,浸一宿,次早煎一滚,空心服,俟行三、四次,以稀粥补之。

【方歌】一煎散消脏毒方,归甲甘连桃枳榔,天花皂刺乌药,芍地元明芷大黄

又方:菩提露组成:熊胆(三分)冰片(一分)

凉水一茶匙,调化开,搽于患处甚效。

【方歌】菩提露消积热痛,脏毒坚疼焮肿增,水调熊胆冰片,搽于患处毒渐轻。

又方:五灰散

组成:血管鹅毛血余蜈蚣穿山甲鹿角(各烧存性)

各等分研细,共合匀,每服五钱,空心温黄酒调下。

【方歌】五灰散用鹅管毛,血余蜈甲鹿角烧,脏毒肿痛肛门内,每服五钱黄酒调。

又方: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

十全大补汤(见溃疡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脏毒《医宗金鉴》
  2. 脏毒《中医词典》
  3. 脏毒《外科心法要诀》
  4. 脏病取原《中医词典》
  5. 脏毒《明医指掌》
  6. 《中医词典》
  7. 脏毒便血《中医名词词典》
  8. 赞皇令堂产后左胁痛甚《孙文垣医案》
  9. 脏毒肠风下血《药症忌宜》
  10. 赞刺《中医词典》
  11. 脏毒论《外科正宗》
  12. 赞刺《中医名词词典》
  13. 脏毒门主方《疡医大全》
  14. 錾菜《证类本草》
  15. 脏毒门主论《疡医大全》
  16. 暂治法《石室秘录》
  17. 脏毒下血《中医词典》
  18. 暂时性呼吸增快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9. 脏毒下血《儒门事亲》
  20. 攒竹(一名始光,一名员柱,一名光明)《针灸大成》
  21. 脏毒下血《奇效简便良方》
  22. 攒竹《针灸学》
  23. 脏毒痔疮漏疮《外科启玄》
  24. 攒竹《中医词典》
  25. 脏度《中医词典》
  26. 攒羊头《饮膳正要》
  27. 脏腑《中医词典》
  28. 攒雁《饮膳正要》
  29. 脏腑(腔子、脂膜)《医述》
  30. 攒牙疳《中医词典》
  31. 脏腑辨证《中医词典》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