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哕下利第十七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文蛤汤主之」。

【按】

文蛤汤主之」五字,当在头痛之下,文义始属,当移之。兼主之「主」字,衍文也。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按】

「问曰:病人脉数」,至「胃中虚冷故也」等句,已详『伤寒论·阳明篇』内,错简在此,且与脉弦者虚也,文义不属。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虚〕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按】

虚则伤脾之「虚」字,应是「涩」字,当改之。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按】

此条反微喘者死之下,有「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一句,文义不属,其注已详见『伤寒论辨脉篇』内,不复释。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按】

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太阴篇』内,故不复释。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按】

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厥阴篇』内,故不复释。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按】

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太阴篇』内,故不复释。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按】

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太阳中篇』,故不复释。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呕吐哕下利《医宗金鉴》
  2. 呕吐哕下利《金匮悬解》
  3. 呕吐哕下利病《医宗金鉴》
  4. 呕吐哕逆《备急千金要方》
  5.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金匮玉函经二注》
  6. 呕吐哕门《张氏医通》
  7.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医宗金鉴》
  8. 呕吐哕呃逆诗《医学实在易》
  9.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10. 呕吐哕呃逆《医学摘粹》
  11.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金匮要略方论》
  12. 呕吐哕呃逆《医学摘粹》
  13.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高注金匮要略》
  14. 呕吐哕呃《时方妙用》
  15.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金匮要略浅注》
  16. 呕吐哕呃《医学实在易》
  17.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金匮要略心典》
  18. 呕吐哕辨《儿科萃精》
  19.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20. 呕吐哕、呃逆《医学心悟》
  21.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论一首、脉证二十七条、方二十三首)《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22. 呕吐哕《脉因证治》
  23. 呕吐哕证《景岳全书》
  24. 呕吐哕《医学从众录》
  25. 呕吐哕总括《医宗金鉴》
  26. 呕吐哕《丹溪治法心要》
  27. 呕吐哕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28. 呕吐哕《丹溪手镜》
  29. 呕吐简便方《幼幼集成》
  30. 呕吐哕《张氏医通》
  31. 呕吐见血非弱症《理虚元鉴》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