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备急丸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治寒气冷食,稽留胃中,心腹满痛,大便不通者。

大黄二两 干姜二两 巴豆(去皮,研如脂)一两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纳巴豆合捣千杵,和蜜丸,如豆大,藏密器中,勿泄气,候用。每服三,四丸,暖水或酒下。『金匮』主中恶心腹胀满,猝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如猝死者,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不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利便瘥。若口噤者,须化开,从鼻孔用苇管吹入,自下于咽。

【集注】柯琴曰:大便不通,当分阳结阴结。阳结有承气,更衣之剂,阴结又制备急,白散之方。『金匮』用此治中恶,当知寒邪猝中者宜之,若用于温暑热邪,速其死矣。是方允为阴结者立,干姜散中焦寒邪,巴豆逐肠胃冷积,大黄通地道,又能解巴豆毒,是有制之师也。然白散治寒结在胸,故用桔梗佐巴豆,用吐下两解法。此则治寒结肠胃,故用大黄佐姜,巴,以直攻其寒。世徒知有温补之法,而不知有温下之法,所以但讲寒虚,不议及寒实也。

【按】世人之情,惟知畏贫,不知畏祸,因其贫遗有祸。病人之情亦多如是,惟知畏虚,不知畏病,因其虚忘其病。殊不知虚犹贫也,病犹祸也。虚而有病,犹夫贫者有祸也,去其祸而但贫,犹可安也。实而有病,犹夫富者有祸也,不去其祸,而其富未可保也。最可笑者,近世之医临诊病家,外饬小心,中存不决。且诿言虚不可攻,纵使病去,正气难复。病人畏惧,自然乐从,受病浅者幸而自愈,设不愈者,另延医至。讵病者先意难入,攻病之药尚未入口,众议咻咻,致明通之士,拂袖而去,坐而待毙,终不悟为庸工之所误也。医者久擅其术,初心原为自全,恬不知耻,久之亦竟以为养病为能,攻病为拙,而举世之病者,皆昧昧于治病也。尝考孙思邈以仲景麻黄,桂,杏,甘草还魂汤,治猝中昏冒,口噤握固;李杲以仲景巴豆,大黄,干姜之备急丸,治猝中暴死,腹痛满闭,下咽立效。岂二人不知虚实耶?盖上工之医,未诊病时,并不先存意见,亦不生心自全,有是病但用是药耳。柯琴曰:备急丸治寒结肠胃,白散治寒结在胸。于此又可知还魂汤治寒结在胸之表,以散无形之邪气也;白散治寒结在胸之里,以攻有形之痰饮也;备急丸治寒结在肠胃,以攻不化之糟粕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备急丸《医宗金鉴》
  2. 备急丸《备急千金要方》
  3. 备急丸《删补名医方论》
  4. 备急灸法《宋本备急灸法》
  5. 备急丸《医述》
  6. 备急丹《博济方》
  7. 备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 备急丹《妇人大全良方》
  9. 备急丸《儒门事亲》
  10. 备急大黄丸《内外伤辨》
  11. 备急丸《医方考》
  12. 备急《千金翼方》
  13. 备急丸《仁术便览》
  14. 备化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5. 备急丸《仁术便览》
  16. 备化《中医词典》
  17. 备急丸《脾胃论》
  18. 备方《医学从众录》
  19. 备急丸《时方歌括》
  20. 备方《医学从众录》
  21. 备急丸(金匮)《张氏医通》
  22. 贝子《名医别录》
  23. 备急丸类《退思集类方歌注》
  24. 贝子《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5. 备急五嗽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6. 贝子《得配本草》
  27. 备用成方《时病论》
  28. 贝子《本经逢原》
  29. 备用成方《时病论》
  30. 贝子《证类本草》
  31. 备用成方《时病论》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