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痈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方歌】幽脐上七寸生,初小渐大肿硬疼,忧思厚味火毒发,咬牙寒战毒陷攻。

【注】此证生脐上七寸,初起如粟,渐增漫肿疼痛,形如鹅卵,甚则坚硬,痛牵胸肋。由过食膏梁厚味,忧思气结,肠胃不通,火郁成毒,自内而外发也。初起肿痛,皮色未红,时若心烦呕哕,脉沈实者,当疏火毒,以绝其源,宜内疏黄连汤服之。焮肿痛甚邪气实也,宜服托里散

,外用艾壮隔蒜片灸之。脉见沈迟,其脓未成,用补中益气汤托之;脉见洪数,其脓已成,用托里透脓汤。脓熟胀痛不溃,系气血虚也,急用十全大补汤温补之,外兼用卧针开,卧针者,斜入斜出,防伤内膜也。或误行汗下,或误敷寒凉,以致肿而不溃,溃而不敛者,急用十全大补汤,加干姜附子以救之。已溃朝寒暮热者,气血虚也;食少作泻,脾胃虚也;胸痞痰涌,脾肺虚也,俱服六君子汤,服后诸证悉退,换十全大补汤调理即愈。外治之法,按痈疽肿疡、溃疡门。无论已溃未溃,忽咬牙寒战,系气虚不能胜毒,毒陷攻里之兆;或溃后脓水忽多忽少,疮口如蟹吐沫者,系内膜已透,俱为逆证。

方剂:托里散

组成:皂刺金银花黄芩牡蛎(〔火段〕)

当归赤芍朴硝大黄花粉连翘(去心,各等分)

共研粗末,每用五钱,酒、水各一钟,煎八分,去渣服。

【方歌】托里散医诸疮毒,肿甚焮疼煎服消,皂刺银花牡蛎,归芍硝黄花粉翘。

又方:内疏黄连汤(见肿疡门)

隔蒜炙法(见首部灸法)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

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即香砂六君子汤

减去藿香砂仁。俱见溃疡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幽痈《医宗金鉴》
  2. 幽痈《中医词典》
  3. 幽痈《外科心法要诀》
  4. 幽明《中医词典》
  5. 幽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6. 幽门螺杆菌诊断试纸的应用《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7. 尤乘《中医词典》
  8. 幽门螺杆菌长期保存后染色体DNA酶切图谱的分析《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9. 尤氏喉症秘方《尤氏喉症指南》
  10. 幽门螺杆菌在诊治胃部疾病中的意义《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1. 尤氏治小便不利《医学实在易》
  12. 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3. 尤序《金匮翼》
  14. 幽门螺杆菌在双相培养基中生长的特性《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5. 尤序《医暇卮言》
  16. 幽门螺杆菌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作用《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7. 尤怡(?-1749年)《中医词典》
  18. 幽门螺杆菌在人体内存在的特点《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9. 尤仲仁《中医词典》
  20. 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分布《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1. 由跋《千金翼方》
  22. 幽门螺杆菌与幽门前区糜烂性病变《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3. 由跋《证类本草》
  24. 幽门螺杆菌与幽门前区糜烂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5. 由跋《本草择要纲目》
  26.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及胃炎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7. 由跋根《本草经集注》
  28. 幽门螺杆菌与胃粘膜组织病理学《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9. 由跋根《新修本草》
  30. 幽门螺杆菌与胃粘膜上皮超威结构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31. 由跋根《名医别录》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