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栀子鼓汤方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枳实(炙)三枚栀子(擘)十四枚豉(绵裹)一升

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方解】

是方也,用清浆水七升,空煮至四升者,是欲水之熟而趋下,不欲上涌作吐也。下豉煮五、六沸即去滓者,取其清腐之气走表,易于取汗也。太阳用之以作吐,劳复用之以作汗。仲景用方之妙,药品虽同,煎法各异,故施用不同也,于此可类推矣。

【集解】

方有执曰:大邪初退,血气新虚,起居作劳,复生余热,乃用苦寒以发其微汗者,以劳伤之复热,与初病之实热不同伦也。方中用清浆水七升,空煮至四升,全是欲水之熟而趋下,不至上涌作吐,与太阳中篇下后身热取吐之法不同,所以覆令微似汗也。

伤寒差已,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注】

此承上条详言证脉,以别其治也。伤寒差已,后更复发热者,虽有劳复、食复之别,然须分或宜和,或宜汗、或宜下之不同。如脉浮有表,当以汗解者,用枳实栀子豉汤

汗之;脉沉有里者,当以下解者,用枳实栀子豉加大黄汤下之;若无表里证,当和解之者,用小柴胡汤和之。对证施治,斯为合法。

【集注】

方有执曰:此示病后不谨调理,致复之大法。脉浮,有所重感者也。脉沉、饮食失节也。

魏荔彤曰:大病后不宜大汗,喻注谓用枳实栀豉汤以微汗是也。大病后不宜大下,喻注谓枳实栀豉汤大黄以微下是也。然亦有不能尽该者,凡于汗下之中,留心其为大病之后,庶治复病,而不碍于大病后也。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注】

伤寒病差后,从腰以下肿者,是有水气也,宜牡蛎泽泻散,峻逐水气,恐缓则水盛,必上犯阳部也。

【集注】

成无己曰:大病差后,脾胃气虚,不能制约肾水,水溢下焦,故腰以下为肿也。

『金匮要略』云: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与牡蛎泽泻散,利小便而散水可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枳实栀子鼓汤方《医宗金鉴》
  2. 枳实栀子豆豉大黄汤《医方考》
  3. 枳实栀子汤《备急千金要方》
  4. 枳实栀子豆豉大黄汤《医方考》
  5. 枳实栀子汤《仁术便览》
  6. 枳实栀子大黄汤《内外伤辨》
  7. 枳实枳壳《本草从新》
  8. 枳实栀子豉汤方《伤寒论》
  9. 枳实枳壳《外科全生集》
  10. 枳实栀子豉汤方《伤寒杂病论》
  11. 枳术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2. 枳实栀子豉汤《伤寒括要》
  13. 枳术汤《金匮悬解》
  14. 枳实栀子豉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15. 枳术汤《妇人大全良方》
  16. 枳实栀子豉汤《伤寒寻源》
  17. 枳术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8. 枳实栀子豉汤《医学读书记》
  19. 枳术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0. 枳实栀子豉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1. 枳术汤(加味枳术汤)《医学心悟》
  22. 枳实银菊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3. 枳术汤(加味枳术汤)《仁术便览》
  24. 枳实薤白桂枝汤证《临证实验录》
  25. 枳术汤论《侣山堂类辩》
  26.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医宗金鉴》
  27. 枳术丸《医宗金鉴》
  28. 枳实薤白桂枝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29. 枳术丸《删补名医方论》
  30. 枳实薤白桂枝汤《备急千金要方》
  31. 枳术丸《冯氏锦囊秘录》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