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黄
39。湿热发黄头汗出,小便不利渴阳明。素有寒湿发汗后,黄从阴化太阴经。阳色鲜明阴色暗,太阳血蓄并狂生。表实麻翘赤小豆,茵陈里实栀子清。阴黄茵陈四逆主,便溏尿秘茵五苓。环口黧黑柔汗死,体若烟熏阳绝征。
【注】阳明病应遍身有汗,谓之热越。今头汗出,身无汗,是热不得越也。渴而引饮,小便不利,是停水也。热与湿瘀,从土而化,外薄肌肉,谓之湿热发黄也。或其人素有寒湿,为表邪遏郁,或巳成黄,又经发汗,传入太阴,从阴而化,谓之湿寒发黄也。阳明属阳,故其色明亮。太阴属阴,故其色晦暗也。太阳蓄血亦有发黄,多与狂病并生,法当从蓄血治也。表实无汗发黄者,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汗之。
里实不便者,宜茵陈蒿汤下之。无表里证热盛者,宜栀子柏皮汤清之。阴证发黄者,宜茵陈四逆汤温之。若大便溏,小便秘,发黄者,宜茵陈五苓散利之。环口黧黑柔汗者,阴黄死证也。柔汗、谓冷汗也。身体枯燥如烟熏者,阳黄死证也。

- 发黄《医宗金鉴》
- 发黄《疫疹一得》
- 发黄《幼幼新书》
- 发黄《伤寒捷诀》
- 发黄《医述》
- 发黄《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发黄《证治准绳·幼科》
- 发黄《伤寒说意》
- 发黄《医学摘粹》
- 发黄《景岳全书》
- 发黄《医学心悟》
- 发黄《中医名词词典》
- 发黄《伤寒大白》
- 发洪《中医词典》
- 发黄《松峰说疫》
- 发核《续名医类案》
- 发黄《松峰说疫》
- 发汗亡阳证九 少阴十《伤寒悬解》
- 发黄《伤寒六书》
- 发汗亡津证二 太阳五十七《伤寒悬解》
- 发黄《伤寒六书》
- 发汗丸《备急千金要方》
- 发黄《丹溪手镜》
- 发汗吐下解后病脉证治三条《伤寒贯珠集》
- 发黄《校注医醇剩义》
- 发汗吐下后杂病证《伤寒总病论》
- 发黄《古今医彻》
- 发汗吐下后七十三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 发黄《医效秘传》
- 发汗吐下后病状《千金翼方》
- 发黄《温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