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欬嗽第十三

《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里虚,脉偏弦者饮也。〕

【按】

微者短气句下,古本有「脉双弦者寒也……」诸句,文义不属,另分一条,在本门二十七条之次。

假令「病」〔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巅」〔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按】

瘦人之「瘦」字,当是「病」字,癫眩之「癫」字,当是「巅」字,巅者头也,文义始属,当改之。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留饮者,□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喘」〔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按】

此条古本于四肢历节痛之下,有「脉沉者,有留饮」一句,当另为一条,始合论脉之义。短气而渴之「渴」字,当是「喘」字,四肢上,当有缺文。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此为留饮欲去故也;」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按】

心下续坚满句下,「此为留饮欲去故也」八字,当在利反快之下,此传写之□,当移之。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脐」〔心〕下悸。

【按】

心下悸之「心」字,当是「脐」字,当改之。

支饮「腹」〔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按】

支饮胸满之「胸」字,当是「腹」字,若是「胸」字,无用承气汤之理,当改之。

脉弦「迟」〔数〕有寒饮,冬夏难治。

【按】

脉弦数之『数』字,当是『迟』字,始与寒饮之理合,当改之。

欬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青龙汤「汗」〔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按】

小青龙汤下已之「下」字,当是「汗」字,盖大、小青龙汤,皆汗剂也,当改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宗金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宗金鉴》书籍目录
  1. 痰饮欬嗽《医宗金鉴》
  2. 痰饮九《金匮悬解》
  3. 痰饮欬嗽《医宗金鉴》
  4. 痰饮挟燥火《中医词典》
  5. 痰饮咳嗽《金匮悬解》
  6. 痰饮霍乱《症因脉治》
  7. 痰饮咳嗽《中医词典》
  8. 痰饮霍乱《中医词典》
  9.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方论》
  10. 痰饮候《诸病源候论》
  11.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医宗金鉴》
  12. 痰饮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13.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14. 痰饮根原《四圣心源》
  15.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16. 痰饮腹胀《症因脉治》
  17.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论一首、脉证二十一条、方十九首)《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18. 痰饮腹胀《中医词典》
  19.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高注金匮要略》
  20. 痰饮分治说《读医随笔》
  21.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金匮玉函经二注》
  22. 痰饮方二首《外台秘要》
  23.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金匮要略浅注》
  24. 痰饮方《医学三字经》
  25.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金匮要略心典》
  26. 痰饮二十一《金匮悬解》
  27. 痰饮咳嗽二十九《金匮悬解》
  28. 痰饮二十五《金匮悬解》
  29. 痰饮咳嗽三十《金匮悬解》
  30. 痰饮二十四《金匮悬解》
  31. 痰饮咳嗽三十二《金匮悬解》

《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