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方

《伤寒杂病论》书籍目录

猪苓十八钵(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铼 桂枝半两

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方寸匙,日三眼,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风水其脉自浮,其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其证尉肿,按之没指,不恶风,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其证为喘。石水其脉自沉,其证腹满不喘,当利其小便。黄汗其脉沉迟,其证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脓。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者为泻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其人之目窠上微肿,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亦曰风水。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今反不痛,体重而酸,其人不渴,此为风水,汗出即愈,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正水,其状如肿,发汗则愈。然诸病此者若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但当利其小便。

心水为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躁,阴肿。

肝水为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痛,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肺水为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脾水为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肾水为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脾气衰则骛溏,胃气衰则身肿,名曰水分。

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利;名曰血分。

妇人经水,前断后病水者,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日水分,此病易治,水去则经自下也。

寸口脉沉而数,数则为出,沉则为入,出为阳实,入为阴结,趺阳脉微而弦,微则无胃气,弦则不得息;少阴脉沉而滑,沉为在里,滑则为实,沉滑相搏,血结胞门,其瘕不泻,经络不通,名曰血分。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皆肿,四肢亦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感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

【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尚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荣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咽喉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沉紧不去,其病不除,复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咳喘逆,当先攻其冲气令止,乃治其咳,咳止,喘自差,先治新病,水当在后。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者,属少阴为石水;沉迟者,属少阴为正水;浮而恶风者,为风水,属太阳,浮而不恶风者,为皮水,属太阳;虚肿者,属气分,发其汗即已,脉沉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脉浮者,麻黄加术汤主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杂病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杂病论》书籍目录
  1. 五苓散方《伤寒杂病论》
  2. 五苓散方《伤寒杂病论》
  3. 五苓散方《伤寒杂病论》
  4. 五苓散方《伤寒杂病论》
  5. 五苓散方《医宗金鉴》
  6. 五苓散方《伤寒杂病论》
  7. 五苓散方《医宗金鉴》
  8. 五苓散方《伤寒杂病论》
  9. 五苓散方《医宗金鉴》
  10. 五苓散方《伤寒杂病论》
  11. 五苓散方《伤寒明理论》
  12. 五苓散(玉函)《张氏医通》
  13. 五苓散方《伤寒论》
  14. 五苓散《伤寒括要》
  15. 五苓散附茵陈五苓散《医宗金鉴》
  16. 五苓散《瘴疟指南》
  17. 五苓散一百 方见《伤寒·太阳》《金匮悬解》
  18. 五苓散《汤头歌诀》
  19. 五苓散证《临证实验录》
  20. 五苓散《医方论》
  21. 五苓散证《医学摘粹》
  22. 五苓散《脾胃论》
  23. 五苓散证八 太阳百三十《伤寒悬解》
  24. 五苓散《时方妙用》
  25. 五苓散证二 太阳七十二《伤寒悬解》
  26. 五苓散《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27. 五苓散证十一 阳明六十二《伤寒悬解》
  28. 五苓散《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29. 五苓散证治一条《伤寒贯珠集》
  30. 五苓散《退思集类方歌注》
  31. 五苓五皮散《瘴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