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辨病被忽视的根源

《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一、中医思维方法的因素

中医思维方法的特点是宏观的、整体的和封闭的,观察疾病的方法长期处于黑箱循环式,并且是直观的,综合为主的。辨证,正是这种思维方法的产物,辨证的过程从诊断疾病到处理疾病的整个思维方法都是综合的、封闭的,从哲学角度来说是共性的和统一的,因此长期以来,客观上限制了微观的,细的和深入的个体分析方法,导致了中医重证轻病的发展道路。

二、西洋医学的长期龚断

中国历代皆以辨病为前提,以辨证为核心。辨病的忽略是从1846年鸦片战争后,西洋医学传入中国,便开始了所谓西医重病,中医重证的曲解,沿袭至今。中医广泛存在着重证轻病,甚而以辨证代替了辨病,近百年来辨证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中医辨病却发展缓慢。历几千年不衰的中医药学竟然没有完整的病名,这是十分令人忧虑的现状。目前多以辨证代替辨病或辨病寓于辨证之中,辨病竟然很少有专列的情况,有的是用西医的病名,更有其者,竟只提证,辨病只字不提,这是造成重证轻病的历史根源。

三、病名不规范因素

近代重证轻病的根源之一,是由于中医病名缺乏规范化,因而普遍存在着定病名难的问题。病名不规范的原因,一是古代病名存在着病、证混淆情况,而且病名多旧类较大,因病名范围过大,致临床上存在着定名偏大而粗的现象。二是古今病名有转化的情况,如古代作为病的咳嗽,现在则仅属证候的范畴,而古代的一些证,如关格,现在已演变成为病名了。于是无形中为定病名造成了困难。三是新病种的不断增加,却无名待定。四是诊断中普遍存在着以证代名现象,如小儿“脾弱肝旺”。总之,凡经过长期实践确已具有普遍意义和特定规律的,应尽早予以病名,但至今仍然以证代名。五是有些病名怪诞和古奥涩滞,不易被社会所接受,如“解痺”、“交肠”等,这些都是导致重证轻病的根源。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疾病预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1. 辨病被忽视的根源《中医疾病预测》
  2. 辨病《幼科铁镜》
  3. 辨病与辨证《中医外科学》
  4. 辨鬓疽额疽论《疡科心得集》
  5. 辨病与潜病《中医疾病预测》
  6. 辨别孕病《妇科心法要诀》
  7. 辨病源《白喉条辨》
  8. 辨别孕病《医宗金鉴》
  9. 辨病治病疑难说《目经大成》
  10. 辨别小儿病症之虚实《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1.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12. 辨表证虚实《痘疹心法要诀》
  13. 辨不可汗病脉证篇《医宗金鉴》
  14. 辨表证虚实《医宗金鉴》
  15. 辨不可汗病篇存疑《医宗金鉴》
  16. 辨表里不可执《诊脉三十二辨》
  17. 辨不可吐《伤寒论》
  18. 辨臂痈鱼肚发论《疡科心得集》
  19. 辨不可吐病脉证篇《医宗金鉴》
  20. 辨鼻渊鼻痔鼻衄论《疡科心得集》
  21.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22. 辨鼻色《医学摘粹》
  23. 辨不可下病脉证篇《医宗金鉴》
  24. 辨暴发赤肿疼过用寒凉下元虚冷又用参桂补养下元壮健云翳锢蔽不退当用何药论《眼科阐微》
  25. 辨不可下病篇存疑《医宗金鉴》
  26. 辨斑疹《中医词典》
  27. 辨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病脉证并治篇《医宗金鉴》
  28. 辨斑疹《温热论》
  29. 辨缠喉风虚实不同及小儿马脾风论《疡科心得集》
  30. 辨百会疽玉枕疽论《疡科心得集》
  31. 辨肠风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