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疮疽疖肿证候法
夫疮疽疖肿,其名甚多,载之纷纭,方书百绪,及之临疾,治之无据,不知所以。《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愚虽不才,姑揣其要而言之。热发于皮肤之间,是以浮肿根小,至大不过二三寸者疖也;六腑积热,腾出于外,肌肉之间,其发甚,肿反光软,侵展广大者痈也;五脏风积热攻, 于肌骨,风毒猛暴,初生一头如 白焦枯,触之应心者疽也。夫痈疽发于六腑,若燎原之火,外溃肤肉。疽生五脏,沉涩难疗,若陶室之燧,内消骨髓。痈则易疗,惟难将息而迟瘥;疽则难疗,易得痊复。夫疖与疮,初生并宜灸之,谓其气本浮达,以导其热,令速畅也;疽则烙不宜灸,谓其气本深沉,须达其原也。凡疮疽生于外,皆由热毒蕴于内。明乎三者,肿毒丹疹,可以类推矣。盖皮肤微高起而肌浓,或痛或痒,移走无常者,谓之肿。有因风而得之者,有因风热相搏而得之者。肿硬色白,因热而得之者,肿 色赤;因风热相搏而得之者,久久而不消。热胜于风,若不即治,血不流通,与气乘之以成脓也。又曰∶风多则痒,热多则痛,此为验也。又有丹毒者,谓人身忽然变赤,如涂丹之状,故谓之丹毒,世俗有云赤瘤;或因有疮,误而相触,四畔 赤,谓之疮瘤。凡丹毒之疾,皆游走不定,状如云气者是也,小儿得之,最忌百日之内,谓之胎瘤,以其气血嫩弱,脏腑柔脆,难任镰针,所以忌也。又颈腋之间而生结核,初如豆粒,或如梅李核,累累相连,历历三五枚,久久不消,以渐长大,或发寒热者,谓之瘰 。有风毒者得之于风,热毒者得之于热,气毒者得之于气,悉由风热邪气蕴经所成,证候不同,治之者亦各异矣。

- 辨疮疽疖肿证候法《外科精义》
- 辨疮毒上攻于目白睛有结胞论《眼科阐微》
- 辨疮疽善恶法《外科精义》
- 辨褚氏春瘟夏疫《松峰说疫》
- 辨疮血风疮论《疡科心得集》
- 辨初生脉证并治《婴儿论》
- 辨疮疹脉症并治《婴儿论》
- 辨尺寸阴阳荣卫度数《脉经》
- 辨疮肿《中医词典》
- 辨迟脉所统有五《诊脉三十二辨》
- 辨疮肿浅深法《中医词典》
- 辨成氏再传之讹《伤寒括要》
- 辨疮肿浅深法《外科精义》
- 辨沉脉所统有五《诊脉三十二辨》
- 辨春夏秋冬温暑凉寒四证病原《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辨肠风脏毒论《疡科心得集》
- 辨唇疔茧唇唇疳论《疡科心得集》
- 辨肠风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辨从脉不从症《诊脉三十二辨》
- 辨缠喉风虚实不同及小儿马脾风论《疡科心得集》
- 辨从症不从脉《诊脉三十二辨》
- 辨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病脉证并治篇《医宗金鉴》
- 辨大便干燥非风火《医林改错》
- 辨不可下病篇存疑《医宗金鉴》
- 辨大肠痈小肠痈论《疡科心得集》
- 辨不可下病脉证篇《医宗金鉴》
- 辨大麻疯论《疡科心得集》
-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伤寒论》
- 辨大头瘟抱头火丹毒论《疡科心得集》
- 辨不可吐病脉证篇《医宗金鉴》
- 辨大腿痈阴包毒论《疡科心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