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
□
〔汤〕食积,寒热如疟,渴泻气急,要合地卧,此候先当取下积,只用平胃散,次常服进食丸。(平胃散方见大人泄泻,进食丸方见癖。)
□
〔钱〕曹宜德子三岁,面黄,时发寒热,不欲食而饮水及乳不止。众医以为潮热,用牛黄丸不愈,及以止渴干葛散服之,反吐。钱曰∶当以白饼子下之,后补脾,乃以消积丸磨之,此乃解也。后果愈。何以故?不食但饮水者,食伏于脾内不能消,致令发寒热。用止渴药吐者,药冲脾故也。故下之即愈。
□
〔子和〕高巡检子八岁,病热,医者皆为伤冷,治之以热药,欲饮冰水,禁而不与,内水涸竭,烦躁转生,前后皆闭,口鼻俱干,寒热往来,咳嗽时作,遍身无汗。又欲灸之,适遇戴人。戴人责其母曰∶重 浓被,暖坑红炉,儿已不胜其热,尚可灸乎?其母谢以不明。戴人令先服人参柴胡饮子。连进数服,下烂鱼肠之类,臭气异常。渴欲饮水,听其所欲,冰雪冷水,连进数杯。节次又下三四十行,大热方去。又与通膈丸、牛黄丸复下十余行,儿方大痊。前后约五十余行,略计所用冰雪水饮至一斛,向灸之当何如哉。

- 寒热《医学纲目》
- 寒热《经验麻科》
- 寒热《冯氏锦囊秘录》
- 寒热《中医词典》
- 寒热《续名医类案》
- 寒热《灵枢悬解》
- 寒热《医述》
- 寒热《景岳全书》
- 寒热《证治准绳·幼科》
- 寒热《中医名词词典》
- 寒热《张氏医通》
- 寒热《黄帝内经·灵枢》
- 寒热《证治准绳·女科》
- 寒趣生热,热极生寒《中医名词词典》
- 寒热《普济方·针灸》
- 寒清《中医词典》
- 寒热《医碥》
- 寒气呕吐《症因脉治》
- 寒热《医碥》
- 寒气呕吐《中医词典》
- 寒热《保婴撮要》
- 寒气客于厌发喑不能言《针灸甲乙经》
- 寒热《古今医案按》
- 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发卒心痛胸痹心疝三虫《针灸甲乙经》
- 寒热《医经原旨》
-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下)《针灸甲乙经》
- 寒热《灵素节注类编》
-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上)《针灸甲乙经》
- 寒热《灵素节注类编》
- 寒气霍乱《症因脉治》
- 寒热《审视瑶函》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