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汗
太阳发热恶风寒,体痛,脉浮紧,无汗,其人若喘者,麻黄汤也。若烦躁者,大青龙汤也。若项背强者,葛根汤也。(方论见发热。)若小便少,气冲胸,口噤者,为刚 ,亦葛根汤也。(论见 。)若自衄者,必自愈。(论见衄。)
阳明病,胃家实,法当多汗,若反无汗者,有四证∶脉浮而喘者,邪尚在表,宜麻黄汗之;身如虫行痒者,久虚,宜建中之类;小便利而厥者,寒邪,宜温之;小便不利发黄者,瘀热,宜茵陈利之也。(论见胃实。)无汗身痒,其人若脉微恶寒,面反有热色者,桂枝麻黄各半汤也。(方论见发热。)若脉浮迟,面赤战惕发热者,迟为无阳,不能作汗也。(论见面赤。)若阳明胃实,身如虫行者,久虚也。(论见胃实。)
无汗,小便不利,其人若身黄,头汗,渴饮水浆,或懊 者,宜茵陈汤。(方论见发热。)若身黄胁痛,鼻干嗜卧,有潮热,脉浮者,柴胡汤。(方论见胃实。)若项强发热,心下满痛,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也。(方论见项强。)
无汗禁忌,若浮紧身痛者,忌桂枝。(论见大法。)脉浮发热,表不解者,忌白虎。(论见渴。)若少阴欲寐但厥者,忌强发汗,必动其血也。(论见欲寐。)凡发汗,如服一剂,病症尤在,当再作本汤与之,至有不肯汗出者,服三剂乃解,若汗不出者,死病也。(论见大法。)

- 无汗《医学纲目》
- 无汗《医学纲目》
- 无汗《医述》
- 无汗《中医词典》
- 无汗《伤寒大白》
- 无故声哑《奇效简便良方》
- 无汗《伤寒六书》
- 无故见鬼秘方《华佗神方》
- 无汗《伤寒六书》
- 无谷道《中医词典》
- 无汗《丹溪手镜》
- 无辜针烙法《幼幼新书》
- 无汗《伤寒寻源》
- 无辜疳伤疮门主论《疡医大全》
- 无汗《医效秘传》
- 无辜疳伤疮门主方《疡医大全》
- 无汗《伤寒明理论》
- 无辜疳伤疮《外科启玄》
- 无汗《伤寒括要》
- 无辜疳《幼科心法要诀》
- 无汗发黄证二十六 阳明七十七《伤寒悬解》
- 无辜疳《儿科萃精》
- 无汗续法《医学纲目》
- 无辜疳《幼科释谜》
- 无合并症淋病《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无辜疳《证治准绳·幼科》
- 无花果《本草纲目》
- 无辜疳《幼幼新书》
- 无花果《本经逢原》
- 无辜疳《医宗金鉴》
- 无花果《滇南本草》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