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痤疹
□
〔丹〕发斑属风热。风热挟痰而作,自里而发于外,通圣散中消息,当以微汗散之,下之非理。(防风通圣散方见颠痫门。)
□
〔罗〕时毒疙瘩,漏芦散治脏腑积热,发为肿毒,时疫疙瘩,头面洪肿,咽嗌堵塞,水药不下,一切危恶疫疠。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煎。肿热甚,加芒硝二钱半。
消毒丸治时毒疙瘩恶症。
上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新水化下一丸。无时,内加桔梗、鼠粘子汤尤妙。
□
〔丹〕治丹发疼痛。扁竹汁服一升二合,立瘥。若未瘥,再服效。(《外台秘要》扁竹即 蓄。)内伤斑者,胃气极虚,一身之火游行于外所致,宜补以降之。尝治一中年男子,痈溃后发热干呕,背发丹 ,用诸般敷贴丹 药,及用刀于个个丹头出血,丹皆不退,后以半、陈、生姜加补剂治呕,不效。遂纯用参半两,归、术各钱半,浓煎一帖,呕止。二三帖,丹渐缓,热渐减。约五十余帖,热始除,神气始复。
运气丹 皆属火。经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 是也。
□
〔无〕治诸肿丹毒。伏龙肝不拘多少为末,用鸡子白和敷之,日三次,甚妙。
□
〔涓〕治一切丹毒,金花散。
上七味等分,生为末,用蜜和水调服。
□
〔《本》〕治烟火丹。发从背起,或两胁及两足赤如火。景天草、真珠末一两,捣和如泥,涂之。
□
〔丹〕丹毒。蓝淀敷热即易。(《子母秘录》)
□
〔《肘》〕丹者,恶毒之疮,五色无常。苎根三斤,水三斗煮汁,每日涂之。
□
〔世〕治赤丹。用黄瓜种中穣水,去子,以器贮之。用时以水涂患处。
又方 用腊雪贮器中,久化为水,以水涂赤游,妙。
□
〔丹〕诸丹毒肿。蚯蚓矢,水和敷之。(《圣惠方》,《外台》同。)
□
〔《千》〕疗丹瘾疹方。酪和盐煮,以摩之手,下消。
□
□
□
〔《外》〕凡丹走皮中浸淫,名火丹。本方取蛴螬敷之。(先刺破,敷之良。)
□
〔《肘》〕丹者,恶毒之疮,五色无常。治之,煮栗皮有刺者,洗之佳。
□
〔《保》〕治金丝疮,一云红丝疮。其状如线,或如绳,巨细不一,《经》谓丹毒是也。但比烟毒不甚广阔,人患此,头上有之,下行至心则死;下有之,上行者亦然。可于疮头截经刺之出血,后嚼萍草根涂之,自安。
□
〔无〕丹毒自腹内生出四肢者,则易愈;自四肢入腹者,则难治。
□
〔丹〕人有病面上忽见红点者,多死。

- 丹痤疹《医学纲目》
- 丹参饮《时方歌括》
- 丹鼎《中医词典》
- 丹参丸《备急千金要方》
- 丹毒《急诊医学》
- 丹参丸《备急千金要方》
- 丹毒《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丹参牛膝煮散《备急千金要方》
- 丹毒《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丹参酒《备急千金要方》
- 丹毒《中医名词词典》
- 丹参酒《食物疗法》
- 丹毒《手穴手纹诊治》
- 丹参膏方《备急千金要方》
- 丹毒《自我调养巧治病》
- 丹参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丹毒《自我调养巧治病》
- 丹参膏《妇人大全良方》
- 丹毒《中医词典》
- 丹参膏《备急千金要方》
- 丹毒《备急千金要方》
- 丹参赤膏《备急千金要方》
- 丹毒《医宗金鉴》
- 丹参(补)《本草分经》
- 丹毒《证治准绳·幼科》
- 丹参《本草图经》
- 丹毒《证治准绳·疡医》
- 丹参《滇南本草》
- 丹毒《古今医鉴》
- 丹参《本草乘雅半偈》
- 丹毒《外科心法要诀》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