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嗌痛(咽嗌不能纳唾与食是也)
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全文见治法。)
□
咽痛,有阴气大虚,阳气飞越,痰结在上,遂成咽痛。脉必浮大,重取必涩,去死为近。
宜补阴阳,人参一味浓煎汤,细细饮之。(此证皆是劳嗽日久者有之,如用实喉痹条下诸方,非徒无益而反害之。)
咽疮多虚火,游行无制,客于咽喉,宜用人参、蜜炙黄柏、荆芥治之。
润喉散治气郁夜热,咽干梗塞用。
桔梗(二钱半) 粉草 紫河车 香附(各三钱) 百药煎(一钱半)
上为细末,敷口内。
咽喉生疮损了,不用生姜,用之辛辣痛,又能散不收。
咽痛实热者。
蜜姜汁调噙。
咽中疮肿,蓖麻子一粒去皮,朴硝一钱同研,新汲水作一服,连进二三服效。(丹溪云∶
蓖麻子属金,性善收,能遣毒肿。又似属水,当是外科要药。)
□
〔罗〕龙麝聚圣丹治心脾客热,毒瓦斯攻冲,咽喉赤肿头痛,或成喉痹,或结硬不消,愈而复发,经久不瘥。或舌本肿胀,满口生疮,饮食难咽,并宜服之。
川芎(一两) 生地 犀角屑 羚羊角 琥珀(研。各五钱) 马牙硝(研,三钱) 硼砂(研,一两)人参 赤茯苓(各三钱) 玄参 桔梗 升麻 铅白霜(研) 连翘(各五钱) 朱砂(水飞,二钱)牛黄(研,二钱) 麝香(研,三钱) 脑子(研,三钱) 金箔(为衣)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用金箔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水化下,或细嚼,或噙化。
如无薄荷,新水亦可,临卧用之。
祛毒牛黄膏治大人小儿咽喉肿痛,舌本强硬,满口生疮,涎潮喘急,饮食难进,咽膈不利。
牛黄(研,三钱半) 人参 琥珀 犀角(取细末) 桔梗 生地 硼砂(各半两) 雄黄(一两)玄参 升麻(各三钱) 蛤粉(水飞,四两) 寒水石( ,二两) 朱砂(飞研,七钱) 铅白霜脑子(各一钱) 金箔(为衣)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小弹子大,金箔为衣。用磁石器内收贮,每服一丸,浓煎薄荷汤化下,或新汲水服亦得。日进二三服,噙化亦得。
上为细末,用腊月内牛胆有黄者,盛药其中,荫四十九日,多时为妙。
□
〔《经》〕患喉痛。含山豆根一片,细咽津极妙。
□
〔丹〕咽痛。硼砂或和胆矾、白僵蚕、白霜梅和噙。又方,百药煎去黑皮、硼砂、甘草、生白矾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米饮调,细细咽下。
□
〔《肘》〕咽喉卒肿,食饮不通。黄柏捣敷肿上,冷复易之。用苦酒和末佳。
□
〔丹〕妇人患咽疼。用桔梗一两,生甘草半两,分三帖,水二碗煎取一小盏,稍热饮之。先与蚤休末,细咽之。(蚤休末即金线重楼是也。)
□
〔罗〕增损如圣汤治风热攻冲会厌,语声不出,咽喉妨闷肿痛,并治之。
桔梗(二两) 甘草(炙,一两半) 枳壳(汤浸,去穣) 防风(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渣,入酥如枣许搅匀,食后温服。
□
〔《本》〕治虚烦上壅,脾肺有热,咽喉生疮,利膈汤。
鸡苏叶 荆芥 防风 桔梗 人参 牛蒡子(隔纸炒) 甘草(各一两)
□
〔垣〕桔梗汤治咽肿微觉痛,声破,季冬合之。
麻黄(不去节,半钱) 桔梗(一钱) 黄芩(三钱) 甘草(一钱) 白僵蚕(三钱)马屁勃(一两) 桂枝(少许) 归身(三分)
上 咀,水二盏,煎去渣,稍热服,食后,可徐徐呷之。
□
〔罗〕发声散治咽痛妨闷,咽物则微痛,不宜寒凉药过泄之,此妨闷虚热也。
栝蒌(一个) 白僵蚕(微炒,半两) 桔梗(七钱半) 甘草(炒,二钱)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干糁咽喉中。若肿痛,左右有红,或只一壁红紫长大,水米难下,用此散一钱,朴硝一钱和匀,糁喉中咽津。如喉中生赤肿,或有小白头疮,用前散一钱匕,白矾细研半钱,干糁。
□
〔丹〕姜汁调僵蚕末,治咽痛神效。(详见喉痹。)
□
〔无〕蜜附子 治感寒,咽门闭,不能咽。大附子一枚,生去皮脐,切作大片,蜜涂炙令黄,含咽津,甘味尽,更以附子片涂蜜炙用之。
□
〔丹〕治咽痛,用诸药不效者,此非咽痛,乃是鼻中生一条红线如发,悬一黑泡,大如樱珠垂挂,到咽门而止,口中饮食不入。须用深取牛膝根,直而独条者,洗净,入好醋三五滴,同研细,就鼻孔滴二三点,入去则丝断珠破,其病立安。
□
〔《素》〕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奇病论)
□
〔世〕咽痛,用倒摘刺根,净洗,入好酒醋同研,滴在喉中,耳若痒,即安。
□
〔《范汪方》〕治喉中肿痛,不得饮食。烧笔头灰,浆水饮下方寸匕。
□
〔《广》〕主咽喉塞,鼻中疮出,及干呕头痛,食不下。生鸡子一个,开头取白去黄,着米酢煨拌, 火顿沸起,擎下沸定,须顿三度,就热饮酢尽,不过一二次瘥。
运气,咽喉嗌痛,皆属寒。经云∶太阳在泉,寒淫所胜,民病嗌痛颔肿是也。
□
《内经》灸刺咽喉有二∶
其一,取足少阴。经云∶肾足少阴之脉,所生病者,咽肿上气.嗌干痛。又云∶嗌中肿,不能纳,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又云∶邪客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纳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林亿云∶贲,膈也。谓气上走膈上也。)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 ,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是也。
其二,取手太阳。经云∶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嗌痛颔肿,视虚实寒热陷下取之也。
□
〔《甲》〕咽中痛,不可纳食,涌泉主之。咽肿难言,天柱主之。喉痛,喑不能言,天突主之。

- 咽嗌痛(咽嗌不能纳唾与食是也)《医学纲目》
- 咽嗌《中医词典》
- 咽白喉《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咽《人体解剖学》
- 咽白喉《中医词典》
- 咽《中医词典》
- 咽闭《中医词典》
- 咽《中医名词词典》
- 咽壁的构造(图6-30、31)《人体解剖学》
- 咽《医学影像学》
- 咽扁桃体肥大《临床激光治疗学》
- 咽《经络全书》
- 咽部疾病引起的吞咽困难《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亚硝酸盐中毒(肠源性青紫症)《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咽部神经鞘膜瘤《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亚硝基化合物《临床营养学》
- 咽部异常感觉《医学心理学》
- 亚系的命名法《实验动物科学》
- 咽部异物《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亚麻子《证类本草》
- 咽部异物《耳鼻咽喉外科学》
- 亚麻《得配本草》
- 咽部用药《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亚麻《本经逢原》
- 咽部肿瘤《病理学》
- 亚麻《冯氏锦囊秘录》
- 咽侧位(颈侧高位)《耳鼻咽喉外科学》
- 亚麻《饮食须知》
- 咽疮《中医词典》
- 亚硫酸氢钠含量测定《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咽疮风《中医词典》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