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衣不下
□
上为末,以酽酷一升,大黄末一两,熬成膏,和药丸如桐子大。温酒吞五七丸,不拘时。此药逐去胞中之血,血散胀消,胞衣自下矣。
花蕊石散 治产后气欲绝。缘败血不尽,血迷血晕,恶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至死者。但心头暖,急以童便调一钱,取下恶血如猪肝,终身无血风血气疾。膈上有血,化为黄水,即吐出,或从小便出也。(方见跌扑伤损。)
黑龙丸治胞衣不下,神效。(方见产后血不下。)
牛膝汤 治胞衣不出,脐腹坚胀,急痛即杀人。服此药胞即烂下,死胎亦下。
牛膝 瞿麦(各四两) 当归(三两) 通草(六两) 滑石(八两) 葵子(五两)
上 咀,以水九升,煮三升,分三服。若衣不下,腹满,即杀人。推其源皆胞衣有血奔心,是以不出,服此药衣即烂出。
治胞衣不出。牛膝一两,葵子一合,以水一升,煮半升,去渣,分二服。
□
〔《千》〕备急丹 治产后恶血冲心,胎衣不下,腹中血块。
以锦纹大黄一两为细末,用酽醋半升,同煎如膏,丸如桐子大,患者用醋七分盏,化五丸至七丸服之,须臾血下即愈。
□
〔《保》〕治胎衣不下,或子死腹中,或血冲上昏闷,或血暴下,及胎干不能生产,半夏汤主之。(见前催生条。)
下胎丸
上细末,丸如桐子大。食后半夏汤下三十丸,渐加至五十丸。如未效者,须广大其药,榆白皮散主之;又不效,大圣散主之;有宿热者,宜服人参荆芥散。
□
〔《大》〕治胞衣不下,惟有花蕊石散一件,最为要紧。若乡居药局远者,仓卒无之,今采得胡氏方一妙法。若产讫胞衣不下,稍久则血流胞中,为血所胀,上冲心胸,喘急疼痛,必致危笃。若有此证,宜急断脐带,以少物系带,必用力牢固系之,然后截断,使其子血脉不潮入胞中,则胞衣自当痿缩而下。纵淹延数日,亦不害人。只要产母心怀安泰,终自下矣,累试有验。治胞衣不下,以蛇蜕炒为细末,酒下二钱。如圣膏(方见胎前催生,即蓖麻子法。)若胞衣不下,腹胀则杀人。黑豆一合,炒熟,入醋一盏,煎,去豆分三服。胞衣不下。取灶内黄土一寸,研碎,同醋调匀,纳于脐中,续煎甘草汤三四合,服之出。
□
〔《山》〕胞衣不下。用取初洗儿汤,服下一盏,勿令产母知。
□
〔《集》〕胞衣不下∶三阴交、中极(各泻之。)
□
〔标幽〕又法∶照海、内关。
□
〔《甲》〕女子字难,若胞不出,昆仑主之。

- 胞衣不下《医学纲目》
- 胞衣不下《达生编》
- 胞衣不下《续名医类案》
- 胞衣不下《产宝》
- 胞衣不下《医述》
- 胞衣不下《中医词典》
- 胞衣不下《证治准绳·女科》
- 胞衣不出候《诸病源候论》
- 胞衣不下《济阴纲目》
- 胞衣不出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 胞衣不下《古今医案按》
- 胞衣不出方二十首《外台秘要》
- 胞衣不下《明医指掌》
- 胞衣不出《妇人规》
- 胞衣不下《医学心悟》
- 胞衣不出《中医词典》
- 胞衣不下《竹林女科证治》
- 胞衣不出《景岳全书》
- 胞衣不下《奇效简便良方》
- 胞衣《中医词典》
- 胞衣不下《胎产指南》
- 胞衣《中医名词词典》
- 胞衣不下《中医妇科学》
- 胞阳廓《中医词典》
- 胞衣不下《回生集》
- 胞虚如球《中医词典》
- 胞衣不下《沈氏女科辑要》
- 胞系了戾(lì力)《中医词典》
- 胞衣不下《女科切要》
- 胞系了戾《中医名词词典》
- 胞衣不下《女科折衷纂要》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