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病
百合病论曰∶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人常默默然,意欲食不能食,意欲卧不能卧,意欲行不能行,或有时闻食臭,或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即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虽似和,其人脉微数,每溺时辄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时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体症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其症治之。(《活人》云∶此名百合伤寒,多因伤寒虚劳大病之后不平复,变成奇疾也。)
百合病发汗后,宜服百合知母汤。
百合(七枚,劈) 知母(三两,切)
上先将百合水洗浸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又将井水二盏,另煎知母取一盏,去渣,和百合一盏同煎,取一盏半,分温再服。
百合病下后者,宜用滑石代赭汤。
百合(七个,劈)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大,一枚,绵裹)
上先将百合水洗净,浸一宿,当白沫出,去水,更以井水二升,煎取一盏,去渣,另用水二升,煎滑石、代赭石,取一升,去渣,后合和同煎,取一升半,分温服。
百合病吐后,宜用百合鸡子汤。
百合(七枚,劈) 鸡子黄(一枚)
上先将百合水浸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井水二升,煎取一盏,去渣,纳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宜百合地黄汤。
百合(七个,劈) 生地黄汁(一升)
上水洗百合浸一宿,当白沫出,去水,更以井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渣,纳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盒饭如漆黑。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用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洗身已,食煮饼,勿以盐豉食之。
百合病渴不瘥者,宜栝蒌牡蛎散。
上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百合(一两) 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止服,热则除。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也。

- 百合病《医学纲目》
- 百合病《中医词典》
- 百合病《医述》
- 百合病《中医名词词典》
- 百合病《古今医案按》
- 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百合病《医学心悟》
- 百合八《金匮悬解》
- 百合病《伤寒六书》
- 百合〈平〉《食疗本草》
- 百合病《医效秘传》
- 百合、紫苏《侣山堂类辩》
- 百合病(劳工百合病证)《余无言医案》
- 百合 妙蠲 老慢支《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百合病(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 百合 妙蠲 老慢支《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百合病十四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 百合《伤寒括要》
- 百合病用百合解《研经言》
- 百合《本草图经》
- 百合病赘言《吴医汇讲》
- 百合《本草乘雅半偈》
- 百合部《本草易读》
- 百合《伤寒心法要诀》
- 百合茶《茶饮保健》
- 百合《本草撮要》
- 百合地黄加牡蛎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百合《本草害利》
- 百合地黄牡丹皮半夏茯苓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百合《本草择要纲目》
- 百合地黄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