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
□
上为粗末,每服二三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渣,温服。小儿用半钱。
正气汤治盗汗。
上粗末,作一服,水二大盏,煎一盏去渣,临卧服。
□
〔丹〕当归龙荟丸 治盗汗。(见治法门。)
□
〔《本》〕治盗汗,外肾湿。
上件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烧麸汤下。
严氏黄 汤治喜怒惊恐,房室虚劳,致阴阳偏虚发厥,自汗或盗汗不止,并宜服之。
黄 (去芦,蜜炙,两半) 白茯苓(去皮) 熟地(酒蒸) 桂枝(不见火) 天门冬(去心)麻黄根 龙骨(各一两) 五味子 小麦(炒) 防风(去芦) 当归(酒蒸) 甘草(炙。各两半)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发厥自汗,加熟附子。发热自汗,加石斛。
□
□
〔《本》〕戢阳气,止盗汗,进饮食,退经络热,柏子仁丸。
柏子仁 半夏曲(各二两) 牡蛎(坩锅子内火 ,用醋淬七次,焙干) 人参 麻黄根(慢火炙,拭去汗) 白术 五味子(各一两) 净麸(炒,半两)
上八味为末,枣肉丸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三五十丸,日二服。得效减一服,将愈即住。作散调服亦可。
□
〔丹〕白术汤治盗汗。
用白术四两,分作四处∶
一两(用黄 同炒) 一两(石斛同炒) 一两(牡蛎同炒) 一两(麸皮同炒)
各味炒黄色,余药不用,只用白术研末,每服三钱,用粟米煎汤送下,尽四两为效。
□
〔世〕治盗汗出,山药一味为末,临卧酒调下三钱效。
□
〔《本》〕牡蛎散 治盗汗。(方见前自汗门。)
□
〔世〕黄 散治盗汗。
上为粗末,水煎服。
□
〔《衍》〕治盗汗尤切。将椒目微炒,捣细末,用半钱匕。以生猪上唇煎汤一合调,临睡服,无不效。盖椒目能行水,又治水蛊。
□
〔世〕五仙丸治盗汗。
上为末,水糊丸桐子大。三十丸,白汤临卧服。(本草云∶天仙子一名莨菪子,性甘寒,有毒,服者审之。)
□
〔《本》〕治盗汗。
威灵仙 甘草(各半钱) 水煎服。
脏腑盗汗皆属肾。经云∶肾病者,盗汗出,憎风是也。
运气盗汗皆属寒水。经云∶岁水太过,寒气流行,甚则劳汗出,憎风。又云∶太阳所至,为寝汗 是也。
□
〔世〕治盗汗。桑叶为末,茶服之,诸药不应者,累验。(出《医说》)
□
〔孟〕豆豉能治久盗汗患者,以一升微炒令香,清酒二升渍两三日,取汁,任人服之。不瘥,更作三两剂即止。
□
〔《衍》〕牡蛎 过,麻黄根等分,同研极细粉,治盗汗及阴汗。
□
〔世〕盗汗∶阴都、五里、间使。
□
〔扁〕盗汗∶中极、气海。虚损盗汗劳热∶百劳(三分,泻三吸)、肺俞(四分,补三呼。)。
□
〔成〕盗汗者,谓睡而汗出者也,不睡则不能汗出,方其睡也,溱溱然出,觉则止而不复出矣。

- 盗汗《医学纲目》
- 盗汗《重订灵兰要览》
- 盗汗《医学纲目》
- 盗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 盗汗《医学纲目》
- 盗汗《杂病治例》
- 盗汗《医宗金鉴》
- 盗汗《产宝》
- 盗汗《幼幼新书》
- 盗汗《中医词典》
- 盗汗《医述》
- 盗汗《傅青主女科》
- 盗汗《证治准绳·幼科》
- 盗汗《景岳全书》
- 盗汗《证治准绳·类方》
- 盗汗《千金翼方》
- 盗汗《证治准绳·杂病》
- 盗汗《中医名词词典》
- 盗汗《古今医鉴》
- 到水方《奇方类编》
- 盗汗《保婴撮要》
- 祷告药皇誓疏《吴医汇讲》
- 盗汗《明医指掌》
- 倒拽九牛尾《中医词典》
- 盗汗《丹溪心法》
- 倒治法《石室秘录》
- 盗汗《医学心悟》
- 倒靥《痘疹心法要诀》
- 盗汗《仁术便览》
- 倒靥《保婴撮要》
- 盗汗《伤寒大白》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