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脓而不痂
(痂,居牙切,疮靥曰痂)
□
〔海〕 疹脓而不焦,此本治失清凉之气。有如五谷得阳气而成熟,非凉风至则不能实也,天地严肃之气一加,则万物秀而实矣,与 疹何异?须察何经而清凉之,或下而成严肃之气,则疮气必不至于脓而不痂矣。要当知之,余毒不尽而疾作,盖出于此。(当是清凉饮子下之是也。)非阳和则苗不秀,非严肃则秀不实。刘洙疮子诀云∶痘发如脓窠不肯靥者,但调砂糖水与吃。刘提点云∶亦曾试用,但后来结瘢痕白。
□
〔钱〕五七日痂不焦,是内发热蒸于外,故不得焦痂也,宜宣风散导之,用生犀磨汁解之,必着痂矣。
□
〔陈〕痘已靥未愈之间,忽被风邪搏之,成疳疮,宜雄黄散、绵茧散治之。又不愈,多渍骨伤筋杀人。
雄黄散 治小儿牙龈生疳蚀疮。
上二味,同研极细。每用,量疮大小干贴。
用出蛾绵茧,以生白矾捶碎入茧内令满,炭火烧,令白矾汁尽,取出,研极细。每用,干贴疮口上。
□
〔钱〕凡痘疮方才着痂,即用菜油不住润之,可揭则揭,若不润及迟揭,疮痂硬即隐成瘢痕矣。
□
〔陈〕痘痂虽落,其瘢犹黯,或凹凸肉起,当用灭瘢药涂之。
韶粉(一两) 轻粉(一字)
上研细,入炼过猪脂油拌和如膏,涂瘢上。

- 痘脓而不痂《医学纲目》
- 痘苗《儿科萃精》
- 痘衄血吐血《保婴撮要》
- 痘面青《保婴撮要》
- 痘前痧胀《痧胀玉衡》
- 痘闷邪语《奇效简便良方》
- 痘前十八犯《冯氏锦囊秘录》
- 痘门《医方考》
- 痘前十八犯(《锦囊》)《疡医大全》
- 痘麻烂角《中医词典》
- 痘呛《中医词典》
- 痘麻秽触相同《痧胀玉衡》
- 痘入目《医学纲目》
- 痘论《侣山堂类辩》
- 痘入目生翳《奇效简便良方》
- 痘里夹瘿《外科心法要诀》
- 痘色淡白《中医词典》
- 痘里夹瘿《医宗金鉴》
- 痘色顺逆《医宗金鉴》
- 痘里发丹《外科心法要诀》
- 痘色顺逆《痘疹心法要诀》
- 痘里发丹《医宗金鉴》
- 痘身疼《保婴撮要》
- 痘里疮疡《外科大成》
- 痘生舌上《中医词典》
- 痘烂生蛆《奇方类编》
- 痘时发不起《奇效简便良方》
- 痘烂生蛆《奇效简便良方》
- 痘释《冯氏锦囊秘录》
- 痘烂生蛆《古今医统大全》
- 痘吐逆《医学纲目》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