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厥手足冷

《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寒厥脉沉数实为热。东垣治中书贴合公脚膝尻臀背冷,脉沉数有力,用黄柏滋肾丸,再服而愈。又治中书左丞姚公茂上热下寒,用既济解毒汤,良愈。丹溪治吕宗信腹有积块,足冷至膝,用大承气加减下之愈。此皆寒厥有热也。

〔罗〕征南副元帅大忒木儿年六十,秋七月征南,予从之。过扬州千里,时仲冬,病自利,完谷不化,脐腹冷痛,足 寒,以手搔之不知痛痒,常烧石以温之,亦不得暖。予诊之,脉沉细而微。予思之,年高气弱,深入敌境,军务烦冗,朝夕形寒,饮食失节,多饮奶酪,履于卑湿,阳不外固,由是清湿袭虚,病起于下,故寒而逆。《内经》云∶感于寒而受病,微则为咳,盛则为泄为痛,此寒湿相合而为病也。法当急退寒湿之邪,峻补其阳,非灸不能病已。先以大艾炷于气海灸百壮,补下焦阳虚;次灸三里各三七壮,治 寒而逆,且接引阳气下行;又灸三阴交以散足受寒湿之邪。遂处方云∶寒淫所胜,治以辛热;湿淫于外,平以苦热,以苦发之。以附子大辛热助阳退阴,温经散寒为君。干姜官桂大热辛甘,亦除寒湿,白术半夏苦辛温而燥脾湿,故以为臣。人参草豆蔻甘草大温中益气,生姜大辛温能散清湿之邪,葱白辛温能通上焦阳气,故以为佐。又云∶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故大作剂服之。不数服,泻止痛减,足 渐渐温。调其饮食,十日平复。明年秋,过襄阳值霖雨阅旬余,前症复作,再根据前灸添阳辅各灸二七壮,再以前药投之,数服愈。

加减白通汤 治形寒饮冷,大便自利,完谷不化,脐腹冷痛,足 寒而逆。

附子(炮,去皮) 干姜(炮。各一两) 官桂(去皮) 甘草(炙) 草豆蔻(面裹煨) 半夏(汤泡,七次) 人参 白术(各半两)

上锉,每服五钱,水二盏半,生姜五片,葱白五茎,煎一盏三分,去渣,空心宿食消尽温服。

寒厥皆属肾虚。经云∶肾藏志,志不足则厥。又云∶肾虚则清厥,意不乐。又云∶下虚则厥。又云∶诸厥固泄,皆属于下是也。

〔《灵》〕黄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岐伯曰∶不然。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冲,循阴股内廉,入 中,伏行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指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逆顺肥瘦篇经云∶经络坚紧,火所治之,盖灸以治之,或汤酒渍之也。)

运气 寒厥有二∶

一曰寒。经云∶水准气曰静顺,静顺之纪,其病厥。又云∶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火燥悸阴厥。

又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复则病阴厥且格是也。

二曰寒湿。经云∶太阴司天之政,天气下降,地气上腾,民病寒热是也。

〔《千》〕治丈夫脚腰冷不随不能行方。上醇酒三斗,水三斗,合著瓮中,温渍至膝,三日止。冷则瓮下常着灰火,勿令冷。

〔《灵》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过于膝,下陵三里,阴络所过,得之留止。寒入于中,推而行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不知所苦,两跷之下,男阴女阳,良工所禁,针论毕矣。(官能篇两跷之下,照海、申脉二穴。)寒厥,取足阳明少阴于足,皆留之。(寒热病篇)

上灸刺寒厥二法,补虚也。经云∶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取之所别,此法泻实也。又经云∶乱于臂 ,则为四厥,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荥输,此法治乱气不补不泻,但徐出入导气也。

〔垣〕经云∶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非火调弗能取之。

〔洁〕身热如火,足冷如冰,可灸阳辅穴。又云∶ 酸冷,绝骨取之。

〔《甲》〕厥甚,取太阴阳明动者之经。足厥喘逆,足下清至膝,涌泉主之。寒厥及热,烦心少气,不足以息,阴湿痒痛,不可以食饮,肘挛支满,喉中焦干渴,鱼际主之。膝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举,腰主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纲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1. 寒厥手足冷《医学纲目》
  2. 寒厥《中医词典》
  3. 寒厥心痛《中医词典》
  4. 寒厥《傅青主男科》
  5. 寒厥心痛《明医指掌》
  6. 寒厥《中医名词词典》
  7. 寒咳《中医词典》
  8. 寒痉《温病条辨》
  9. 寒可制热《中医词典》
  10. 寒痉《中医词典》
  11. 寒狂《傅青主男科》
  12. 寒禁《中医词典》
  13. 寒类《寿世保元》
  14. 寒解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15. 寒类《药鉴》
  16. 寒解《儿科萃精》
  17. 寒冷《千金翼方》
  18. 寒结胸《中医词典》
  19. 寒冷腹痛《中医词典》
  20. 寒结腹痛证(一)《余无言医案》
  21. 寒冷腹痛《金匮翼》
  22. 寒结腹痛证(二)《余无言医案》
  23. 寒冷呕吐哕逆第六十二问《婴童百问》
  24. 寒结《中医词典》
  25. 寒栗《中医词典》
  26. 寒结《中医名词词典》
  27. 寒栗不复《中医词典》
  28. 寒交暑《中医词典》
  29. 寒栗鼓颔《中医名词词典》
  30. 寒降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31. 寒痢《时病论歌括新编》

《医学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