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耳
□
〔罗〕耳者,宗脉之所聚,肾气之所通,足少阴之经也。若劳伤气血,热风乘虚入于其经,邪随血气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故谓之停耳也。
红绵散 治停耳出脓。
上研匀,先用绵杖子缠去耳中脓及黄水尽,即用别绵杖子引药入耳中,令到底,掺之即干。如壮盛之人,积热上攻,耳中出脓水不瘥,用无忧散送雄黄丸,泻三四五行瘥。一方单用白矾灰吹入耳中,日三次,立效。
松花散 治停耳脓水不绝,宜用此方。
上捣罗为末,每用时先以绵子净拭,后用药吹入耳内效。
白连散 治停耳出脓汁。
上捣罗为末,以绵裹如枣核大塞耳中,日三易之。
□
〔无〕麝香散 治停耳耳底脓出。
上为末,研令匀,每用半字糁耳。如有脓,先用绵杖子捻干。(一法用麝香少黄丹多,研匀,入耳,立效。)
□
〔世〕治停耳脓出不止。用五倍焙干一两,及全蝎烧灰存性三钱,为末,掺耳中。
□
〔丹〕耳烂。用贝母研末,干掺之。
□
〔罗〕禹余粮丸 治停耳有脓水,塞耳。
余禹粮(一两,烧醋 七次) 乌贼鱼骨 釜底墨 伏龙肝 附子(一枚,去皮,生用)
上件捣罗为末,以绵裹如皂角子大,纳耳中,日再易之。如不瘥者,内有虫也。
□
为末,葱涎和如枣核大,绵裹塞耳中。
治耳热出汁。
上用脑子少许,同研为末,掺耳中。
□
〔世〕立效散 治停耳脓不止。
陈橘皮(灯上烧灰为末) 麝香(少许)
二味和匀,每用少许,先用绵拭耳中脓净,却上药。

- 停耳《医学纲目》
- 停耳《中医词典》
- 停耳《医学纲目》
- 停豆抵耳《中医词典》
- 停耳《证治准绳·类方》
- 庭孔《中医词典》
- 停经《中医词典》
- 庭(天庭)《中医名词词典》
- 停食《奇效简便良方》
- 庭《中医词典》
- 停食水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亭长《雷公炮炙论》
- 停水不消《四圣悬枢》
- 亭头《中医词典》
- 停水不消《四圣悬枢》
- 亭历《神农本草经》
- 停痰、伤食、香港脚、虚烦、内痈《伤寒心法要诀》
- 廷孔毒《中医词典》
- 停药《温疫论》
- 廷孔《中医词典》
- 停饮《儒门事亲》
- 廷孔《中医名词词典》
- 停饮《药症忌宜》
- 烃类中毒《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停饮(述古)《伤寒指掌》
- 听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物理诊断学》
- 停饮伏痰《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听诊《物理诊断学》
- 停饮胁痛《中医词典》
- 听诊《物理诊断学》
- 停饮心痛《圣济总录》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