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黄
经云∶目黄者,曰黄胆。然亦有目黄而身不黄者,故宜另立篇门。
风气自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 ,其人肥,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全文见诸风条。)
□
〔河〕青龙散治风气传化,腹内疼结而目黄,风气不得泄,为热中烦渴引饮。
地黄 威灵仙 防风 荆芥穗 何首乌(去黑皮,米泔浸一宿,竹刀切。各二两)
上为末。每日三服,食后沸汤调下一钱。
□
〔《类》〕治黄胆,目黄不除。用瓜丁为细末,如豆大,纳鼻中,令病患深吸,取鼻中黄水出,愈。
□
针灸 目黄有五法∶
其一取心。经云∶心少阴之脉,所生病者,目黄胁痛云云。
其二取心主。经云∶心主手厥阴之脉,是动则病面赤目黄云云
其三取小肠。经云∶小肠手太阳之脉,所生病者,耳聋面黄云云。
其四取大肠。经云∶大肠手阳明之脉,所生病者,目黄口苦云云。
其五取膀胱。经云∶膀胱足太阳之脉,所生病者,目黄泪出云云。
以上五法,并视盛虚寒热陷下取之。

- 目黄《医学纲目》
- 目黄《中医词典》
- 目昏《中医词典》
- 目瞏(qiōng琼)《中医词典》
- 目昏《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 目候《诸病源候论》
- 目昏《张氏医通》
- 目痕《证治准绳·杂病》
- 目昏《证治准绳·杂病》
- 目黑候《诸病源候论》
- 目昏《审视瑶函》
- 目黑暗眩晕《药症忌宜》
- 目昏暗《圣济总录》
- 目光如华《医法圆通》
- 目昏花《证治准绳·类方》
- 目纲《中医词典》
- 目昏昧《中医词典》
- 目干涩《中医词典》
- 目昏目光短《药症忌宜》
- 目肤翳候《诸病源候论》
- 目积年赤《圣济总录》
- 目肤翳覆瞳子候《诸病源候论》
- 目疾《麻疹备要方论》
- 目肤翳方一十四首《外台秘要》
- 目疾《张聿青医案》
- 目肤翳《普济方·针灸》
- 目疾《证治汇补》
- 目肤翳《新修本草》
- 目疾《文堂集验方》
- 目封塞候《诸病源候论》
- 目疾《活幼心书》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